|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让城市生活更有“家的感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让城市生活更有“家的感觉”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5/7 8:36: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

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强调公共服务设施布点人性化、精细化,突出为人服务,才能让人们在城市生活更有“家的感觉”。记者日前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精心组织编制《淮南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点规划》(以下简称《公服规划》)。同时,为了落实规划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淮南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为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公服规划》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均衡配置、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以“便民、利民、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公服规划”统筹多个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将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以及其他类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破解当前多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之间“多规不协调”、“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达到优化设施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目的,将六大领域规划设施汇总形成未来一段时期淮南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张蓝图”。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落实,以保障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初步统计,《公服规划》共确定淮南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约300项,总占地面积约8000亩左右。制定了近远期项目地块的管控策略,并与城市单元规划、详细规划进行对接;保持规划的刚性与弹性,为项目当前实施和未来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

为使人民群众享有均等教育、多彩文化、丰富体育、优质医疗、满意的社会保障和可靠的公共安全,按照“聚散相宜、补充完善”的总体指导思想,《公服规划》着眼基层服务,打造15分钟优质生活圈,力求最好最贴近老百姓的服务设施供给。《公服规划》提出重点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打造覆盖整个城区的优质生活圈。在新城建设地区,依据城市法定规划、单元规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按需合理配置按照3-5万人的服务人口范围,结合城市开发时序建设若干个邻里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考虑城市公共管理层级、设施服务范围以及服务人口规模等因素,城市按照“市级、区级、街道级和社区级”四级配置。近年来,通过《通则》的实施,我市新建各级居住区均配套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对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补了短板。

——公共教育设施

明确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特教学校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完中的规划要求。如明确了幼儿园的设置人口底线、千人指标以及各种班级规模幼儿园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要求等;幼儿园学龄人口千人指标取值为30,每0.6万人口服务区域内,设6个班规模的幼儿园,每增加1000人,增设一个班的建设规模。

——公共文化设施

提出了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室)等设施配建要求。在新建居住区主要落实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等设施。

——公共体育设施

提出了全市综合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广场)、社区户外运动场地等设施配建要求。居住区按人均不小于0.3平方米配套了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如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儿童与老年人活动场地等,还根据差异化要求设置了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步道等,部分小区还配建了全民健身中心、10000平方米体育场、游泳池等。

——公共医疗卫生设施

提出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等)以及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等设施配建要求。我市近年来规划了山南综合医院、三和镇卫生院等新医院,选址确定了淮南市中医院新院。在新建居住区主要落实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设施。

——社会保障设施

提出了全市养老设施、救助管理设施和殡葬设施等设施配建要求。在新建居住区主要落实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托老所、老年服务站)等设施。

——公共安全设施

提出了全市人防设施、应急避难设施和安全预警设施等设施配建要求。在城区主要落实消防站、应急避难场所等设施。新建居住区主要落实建筑防火、抗震、人防等设施。

此外,《通则》还提出了社区组织用房、物业服务用房、菜市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公共厕所、开闭所、配电房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如新建居住区,达到1000户应设一处公共厕所,设置独立对外的出入口,从项目基地外部可直接进入。

——公共停车

相比已作废的原《淮南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提高了机动车位配建标准。如新建住宅一般按1个/户设置,商业按0.6个/1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设置等;部分小区住宅按1.1个/户设置,商业按0.8个/1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设置。

发布会上,市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均衡配置、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城市规划更加宜居,生活更加美好,也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规划,参与规划,让规划更科学、执行更到位,市民更满意,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记者 周莹莹)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