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聚焦主责主业 展现担当作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聚焦主责主业 展现担当作为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3/6 10:06:1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19年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无畏风雨踏征程,回眸已是满堂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以拉满弓的奋斗姿态、勇争先的奋进状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磨砺政治品格,砥砺初心使命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按照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市委主要领导领头部署,市委常委会带头示范,市委组织部牵头实施。紧扣主题主线,一体推进四项重点措施,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扎实开展“8+2+2”专项整治和集中治理,在《淮南日报》上分2批公示100项整改任务清单和整改完成情况,总结宣传曹伟、许克素等一批先进典型,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场。面对大战、大考,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令出行随,积极响应“三个冲锋在前”“八带头”要求,在“疫”线勇当“桥头堡”、争做“急先锋”。村头大广播、社区小喇叭喊出了抗疫必胜的信心,请战书上铿锵有力的话语和鲜红的指印捧上了医务人员的真心,战疫路上坚定勇毅的脚步和逆行的身影践行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他们用实际行动筑牢了一道道铜墙铁壁、书写出一份份满意答卷。“我身体扛得住,坚持过这段时间,疫情结束后我再请假休息”,这是大通区城管局大通街道中队原副中队长陈在华同志留给爱人的最后一句话,他坚定的身影却永远定格在了抗疫一线,用生命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突出政治标准,选出优秀干部

坚持红色基因铸魂。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举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等专题培训班33期、培训3000余人次。统筹推进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寿县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大通“红色教育专线”、八公山培训资源等开展现场教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全面掌握干部“政治体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和实践锻炼。通过综合考核、日常考察等,发现掌握一批优秀干部,选派63名干部赴发达地区、基层一线、职能部门等交流学习、挂职锻炼。在全市组织系统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医疗人才在一线发挥作用、党员干部把一线防线筑牢、组织部门到一线识别干部”的“一线工作法”,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一批表现突出的干部人才进入各级组织视野。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把关心爱护干部落到实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稳步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多措并举落实关心关爱干部20条具体措施。加强干部日常监管,健全小微问题提醒预警机制,不断提升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抓实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党支部建设预警机制,排查整顿8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序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大力推进“红色物业”,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建强能力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启动“四提升行动”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实施百名书记学历提升、百名书记专业提能“双百”计划,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实施选派帮扶工作“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结合“扫黑除恶”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排查清理村“两委”干部33人并及时补齐。

寿县将脱贫攻坚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一体推进,“一村一策”制定发展规划,集中协调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技术不通、销路不畅等困难,帮助群众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项目120余个,党员创业带富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富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得到村民群众的一致点赞好评。

集聚贤士英才,凝聚发展合力

聚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让更多的千里马在淮南竞相奔腾。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市委、市政府领导直接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强化人才工作特色品牌培育。贯彻落实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全面实施“人才灌溉工程”,大力推进“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建设。加强与大院大所大学大企合作,举办首届校地人才合作交流活动,与中科院大气所、东华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人才合作项目22个。

集聚一批高端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开展全市“柔性引才行动月”活动,全市75家企业与各高校院所签订了人才培养、技术转化等合作协议。受益于创新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运用“石灰氮高温消毒+有益菌”和应用嫁接苗等技术手段,解决了潘集酥瓜不能重茬的技术难题。“农业科技110”工程获评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奖,一批市级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多支专业技术小分队在田间地头忙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讯员 淮组言)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