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3/4 9:22: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在疫情防控中,只有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才能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当前,除湖北以外的各省、区、市已经逐步复工复产。交通数据显示,2月底返程客运量将达到约1.2亿人次,3月以后返程约1亿人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各地正在行动。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截至2月中旬,北京已有近七成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复产,保障首都群众日常需求;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本市地域内职工复工达70万人左右,复工率约80%;除地方政府要求延迟开工的企业外,96家中央企业所属2.3万余户生产型子企业的复工率已超过80%;13家国内主要快递企业已陆续复工,进入正常运营状态……有序复工复产,正在让城乡逐步恢复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也就是说,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地方政府唯有精准施策,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才能回应社会广泛关切、顺应企业和员工期待。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最近,各地区各部门陆续推出相应政策措施:发布房租减免政策,帮扶中小微企业渡难关;政府部门发挥大数据优势,为企业对接供应商,保障顺利生产;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不能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从政务服务到金融支持,从房租税费到用工社保,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为企业纾困助力,为复工复产护航。在疫情防控中,只有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才能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变压力为动力,方能化危为机。有互联网在线办公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后复工第一天,全国上千万家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提出指导企业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现在,除制造业企业等人员必须返岗才能复工的企业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线上复工”“远程办公”模式。一些企业积极创新,开发“免见面”外包服务系统、采取“云签约”等形式,在线上完成业务流程。而一些线上问诊、在线课程、知识付费等新业态,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由此可见,防控疫情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而数字经济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保持战略定力,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就能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李洪兴)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