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淮河岸边阐述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在这里,最美的画面莫过于彼此绽放的幸福笑脸;在这里,最真的情谊莫过于人们的血脉相连……
近年来,潘集区古沟回族乡持续在强化组织引领、优化政府服务、营造和谐氛围上发力,全力推动广大干群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谱写古沟发展新篇章。日前,该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举旗定向,战斗堡垒挺立在前
太平村是古沟回族乡集聚回族兄弟最多的村,94名党员中就有回族兄弟70名,村党支部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太平村道路坑洼、扬尘严重、亮化不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太平村党支部挺立在前,围绕“乡村发展”主题,多次召开知名人士、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定好发展主方向,将集聚民族特色的“蓝图”变为民族团结美丽的“施工图”。
“小小乡村也可以建设的像旅游景区,大年初一也不休息,干部群众一起上,最多有100多号人一起清扫路面哩!”村干部回忆道,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太平村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同时,古沟回族乡紧密结合乡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理念深度融合,创新管理和服务,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开发项目、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全乡村容村貌大幅改善,道路日渐平坦宽阔,路灯亮化全面覆盖,文体休闲广场即将使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搭台助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小牛一年即可出栏,目前养殖场里有60头牛,一头牛收益6000元,今年预计收益36万元,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全国人大代表刘琴夫妇满脸欣喜。用筚路蓝缕之苦头,方可换来今日硕果的甜头。在养殖场初创期,刘琴夫妇曾因土地审批而挠头,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土地审批“只需跑一次”。如今养殖场办的日益红火,并带动周边40余户贫困户参与发展。
古沟回族乡持续在民营经济上下重力,除了享受普惠政策外,还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断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进企业达18家,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三年位于全区前列。
太平阳光粮油是潘集区唯一一家规上民族企业,在发展之初曾受到“用工难”、“融资难”的困扰。乡党委政府得知后,主动与企业对接,聚焦发展难题、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就近务工,并积极牵线搭桥,争取银行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融合传承,民族团结氛围浓厚
“温顺、静穆,有虎气,也有猫态……说的就是泥老虎!”泥老虎是古沟回族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泥老虎传承研发基地项目也被评为淮南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泥老虎寓意着和平,象征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如古沟回族乡党委政府,用民族团结巩固发展的基石,不断铺就全面发展的通途。
“每年都举办各类活动,吹拉弹唱,热闹得很。乡里的领导还来慰问俺们呢!在敬老院不愁吃不愁穿,看病吃药不花钱,比在家里强多了!”77岁的刘维山老大爷脸上溢出笑容。
在太平村敬老院里,老人们靠坐在一起聊叙家常,生活更有保障、休闲更多内容,互尊互助、民族团结、孝老爱亲等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同时,古沟回族乡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慰问,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文化氛围。
“大家相亲相爱,像一家人一样!”提起民族团结,古沟回族乡的群众都会这么说。如今,“民族团结”这颗种子早已发芽、成长,在这片热土上开出了一朵朵“和谐发展”之花。(记者 柏松 通讯员 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