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双拥”,军民融合的壮美画卷在淮河两岸绚丽绘就;展望未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坚定努力其志弥坚——承继光荣续辉煌 初心如磐再起航
安置团职干部16人,营以下和专业技术军转干部61人;为4786名退役士兵提供免费职业教育培训;安置随军家属25名,发放工资及社保经费300万元;落实并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近4亿元……
一串串数字、一桩桩事例,饱含着淮南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4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卓有成效,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奏响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华彩乐章。在淮南这片热土上,一幅“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和谐画面正铺展开来。
高位推动,双拥篇章历久弥新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淮南曾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从党员干部到人民群众,拥军意识早已根深蒂固,贴上了“全民”“常态”的“终身标签”。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社会和群众参与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
《淮南拥军优属条例》、《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和使用办法》、《淮南市关于做好2019年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通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双拥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
落实安置和就业扶持政策拓“后路”,兑现优待政策固“后院”,关爱子女入托就学扶“后代”!我市认真落实各项优待抚恤安置政策,健全完善了优抚标准正常增长机制,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加大了退役军人安置力度。
春林商贸公司的“父子两代人,拥军三部曲”,凤台县“八一”林牧场十八名退役军人艰苦创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并荣获特等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两次一等功的96岁的方泽民……一批知名双拥品牌誉满江淮。
4年来,淮南培育形成了双拥工作“十个一”:组织开展一次双拥宣传月、国防教育周、军事训练日活动;开展一次“重温历史,追寻革命足迹”活动;举办一次国防教育报告会;送一次立功受奖喜报;发一次慰问信;组织一次军地互访;建立一个服务联系卡;召开一次双拥工作例会;组织一次特别关爱行动;开展一次军地座谈活动,大力营造了“军民一家亲”的和睦氛围。
拥军优属,军地联动鱼水情深
关心军人和家属就是关心部队、关心国防建设。我市多措并举办实事、解军忧,尽全力配合军队改革和全面建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对军用土地使用优先优惠办理;政法系统建立军人及军属维权机构,公正快捷地解决涉军维权问题;市公安局制定了军事设施保护措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退役军人开辟“绿色通道”,按照“优先咨询、优先受理、优先登记”原则,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市交通、卫生、商务、粮食、中燃、水务、电力、电信等部门和单位积极做好驻淮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日常训练、生活保障工作。以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代表的“两新”组织与驻地部队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13家银行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共同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金融服务……
为搭建双拥工作平台,推进“城舰共建、舰城共进”,市委、市政府成功申请命名的新型导弹驱逐舰“淮南舰”,今年4月16日在上海举行了下水仪式。市军供站主动结合保障任务,把双拥共建阵地由市域延伸到作战部队,为进一步深化军地共建,拓展双拥工作领域,搭建了新的平台……
拥政爱民,情满“第二故乡”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驻淮部队牢记宗旨,充分发挥人才、装备、技术等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做到“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4年来,驻淮部队参加重点工程建设项目60余次,投入官兵抢险救灾救援2.1万余人次,出动车辆5200多台次。积极组织军警民联防联治、巡防巡查。开展“学雷锋,拥政爱民见行动”“爱心助学”、“解忧帮困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走进绿色军营”等活动。组织官兵去敬老院打扫卫生、扶老携幼,积极为民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
每年,驻淮部队都组织官兵参加驻地义务植树、义务献血等爱民实践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组织官兵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篮球赛、军民联欢、文艺晚会等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增进驻地军民友谊,丰富官兵文化生活。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这块军民鱼水情深的热土上,由军民携手共同铸就的双拥丰碑,将会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