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八公山”文艺评论(第四季) > 淮南寿春话歌谣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寿春话歌谣
【字体: 】 发布时间:2019/4/4 8:04: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河两岸历史悠久,千年流淌着文化的清泉。淮南寿春城坐落在八公山南麓,一条淝河系着山与城,县城的周围分布有正阳、瓦埠、及隐贤古镇。瓦埠湖、安丰塘如两颗明珠镶嵌在古老的大地上。悠久的历史滋生的民间文化丰富而多彩。歌谣作为一个文化元素,是不可忘却的继承和发扬。
与各地的民间文化一样,淮南寿春的歌谣有很多,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及其他歌。

基本都是原创,这些传播,成为中国歌谣的一部分。

人们在长期的劳动中,产生和总结出了许多经典歌谣。在寿县双门乡流传一首《十二月农鸟歌》,对一年中每个月的鸟类:麻雀、老鸹、燕子、布谷、鹭鸶、秧鸡等形象,描述出它们的状态。劳动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耕耘以及丰收的快乐,如七月唱道:“七月斑鸠叫咕咕,身上背上大火炉;急摇蒲扇无凉意,农夫开镰割早谷”。十月唱道:“十月大雁叫昂昂,南飞雁儿排成行;村前村后尽谷垛,农夫收获心欢畅”。人们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劳动耕耘,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迎河镇流传的插秧谣唱道:“一块小田四方方,半边黄豆半边秧,只求老天下大雨,又收黄豆又收秧,白米干饭豆腐汤”,这里有农时的经验和实践。

时政歌谣主要是反映现实的情况及人们心声。在寿县民间流传的有闹革命,红军歌,抗日谣,抗战歌,样板戏等等歌谣。县档案资料有一首送郎上前线的歌谣,四段里第一段唱道:“送郎送到一里堆,抬头一看白云飞,我郎决心去抗日,勇敢杀敌莫后退。”有首红军歌唱道:“东校场,西校场,兵强马又壮。要想当红军,请到狮子岗。”收集于寿县梨树乡有文革民谣四首分别有大批判、造反派、样板戏、专政棍。样板戏唱道:“嘴一张《沙家浜》,眼一闭《红灯记》,嘴一圆《奇袭白虎团》,眼一翻《智取威虎山》”。

仪式歌里的种类很多,寿县瓦埠乡蔡塘村有一首挑盖头歌谣多达78句,盖头,即新娘头上的红布,是老艺人们传唱下来的。其中有段:新人步步有名堂,抬脚挪步二指长,一步二步蹬云路,三步四步花正香;五步六步花结果,七步八步得儿郎,九步十步遇新郎,香案摆在屋中央。此外还有道喜歌、撒床歌、道好歌等等。

寿县地方的情歌非常的多,表现了男女之间的微妙情感以及相思,也是对爱情追求的诉说方式。正阳关的送情郎,表达了爱恋不舍的心情,唱道:“……小妹妹送情郎呀,送到那小桥上,难舍难分呀情意长,送上我的心,亲手做的鞋一双,别忘了小妹妹,常把你瓜心上哎呀!”双门中学流传一首《我俩相好好到底》的歌谣:“妹约小郞藕塘西,真情那怕外人知,风吹云动月不动,水涨船高岸不移,我俩相好要到底。”瓦埠大顺流传的花鼓歌调的《打死不变心》、《奴家爱人不爱财》,叹五更调的《我郎当壮丁》、《想郎》等。

生活歌谣里唱道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寡妇自叹那些束缚自己无形的苦情,穷人调、雇工歌、讨饭歌反映了解放前生活的艰辛。有一首传唱在三觉茶庵乡的《卖饺子》里每段都有对白:(白)嫂嫂,你卖什么东西?答道:馒头面包奴都有,还有面条和水饺。(白)嫂嫂,你水饺又怎卖的?答道:昨日三纹两,今日两纹三,早卖早回家。(白)嫂嫂,你水饺什么馅子,答道:“葱花又搭肉丝子,香酱麻油你沾着吃,你越吃越想吃”。段子很长,每一个对白之间都有一语气句:咦呀咦子喂!

此外还有历史传说歌,儿歌,游戏歌等等各种歌谣。在淮南寿春三十铺传唱儿歌《姥姥家》,有十多首。九九歌唱道:“……三九四九拢着手,五九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八九耕牛满地走。”这种歌谣里其实包含着节气时令的信息。

人们在传唱歌谣的时候,有很多的地方乡土话,比如唱段前面常常出现的“我的乖乖呀”,是表达一种语气。在传承的时候也在不断改进和加入新的词汇和语言。淮南寿州的人们用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的结晶,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关于自然、生活、天时、民俗等等方面的知识,在新的时代,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淮南寿县民间文化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文化与人民群众共呼吸、共命运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繁荣发展。(王晓珂)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