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打造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淮南样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打造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淮南样板”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20 9:46:4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全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综述

煤炭被誉为“黑色的金子”,而作为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的淮南,是全国首个投产的“亿吨级”煤电基地,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近13亿吨。淮南的发展从煤机的轰鸣声中开始,丰富的煤炭资源给淮南带来荣光,但长期的煤炭开采,也带来了沉陷区治理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300平方公里。

治理沉陷区不仅要有决心,更要有智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落实国家“坚持资源开采与沉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决策部署,利用采煤沉陷形成的地形地貌实施改造,“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生态修复再现湖泊风光,村庄搬迁建设美丽家园,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生态红利惠及沉陷区广大村庄和百姓,下活了一盘沉陷棋,换来了一城绿水青山。

顶层设计 果断决策——全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国家《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并与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先后编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治理利用规划等。”市沉治办负责人介绍,我市强化组织协调,成立市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与经济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沉陷区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组建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作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建立市矿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市企沟通协调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强化信息掌控,建立沉陷区“一张图、一张表、一个数据库”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沉陷区相关信息实时更新。强化资金投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100亿元贷款协议,推进沉陷区综合治理;建立市级采煤沉陷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搬迁及生态治理,鼓励并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

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119.6亿元,其中,村庄搬迁资金93.2亿元,安置居民16.3万人;投入生态修复资金26.4亿元,治理沉陷区26平方公里;争取各类政策项目11个,总投资36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市沉陷区治理利用率将达到50%,其中稳沉区域的治理利用率达到90%。 

科学搬迁 探寻新路——群众搬得动、稳得住、能致富

走进凤台县凤凰湖,来到潘集区潘东新城,步入谢家集新家园……一个个容纳万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小区整洁美观,一张张搬入新居的灿烂笑脸清晰可见。“没想到俺70多岁了,还能住上三室两厅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凤台县凤凰湖搬迁安置区的一位居民说。

“我市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安置质量为原则,将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整村异地搬迁,建设安置点58个,以及凤凰湖、滨河新城等可容纳万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区6个。”市沉治办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形成了“搬迁用地先用后补,建设资金先付后算,安置新村先建后分”的“三先三后”创新做法;制定了搬迁补偿方式由据实补偿转变为按人口补偿为主的办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每年约1万沉陷区农业人口在城镇落户。

“搬得出”是手段,“稳得住、能致富”是目的。我市以培训带动就业,实施沉陷区农民就业援助行动,对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累计投入培训资金2600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在集中搬迁安置区内和周边配套建设农民创业园、劳动密集型工业园,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了“凤凰湖”安置模式。新建采煤沉陷区综合安置区工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3个,培训和输出失地农民工3万多人次,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4000个。

成效显著 再发新力——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兼顾

“采取技术手段,区分稳沉与非稳沉、新生沉陷区和已有沉陷区,区分轻重缓急,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方式。”市沉治办负责人表示,对于东部稳沉区,积水少,主要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主。如重点项目“九大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与开发”已开工建设,五年内计划投资101.5亿元,一期工程15.6平方公里,投入12亿元,现在已建成大通湿地公园、老龙眼水库等环境修复区,把“城市荒地垃圾区”营造成“山、水、林、居”和谐优美的宜居宜游生态园区,25万居民直接受益。

对于中部相对稳沉区,积水占沉陷面积40%以上,主要是以海绵城市、湿地生态公园为特色,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区,把蔡楚文化、淮河风情、矿山遗址、历史典故等有机融合,使之交相辉映。如正在计划实施的“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项目,总投资27.7亿元;对于北部非稳沉区,积水占沉陷面积60%以上,主要采取移民搬迁、涵养水源、发展漂浮式水面光伏办法。如建成并网的潘集区泥河镇潘一矿采煤沉陷区15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凤台县顾桥矿采煤沉陷区15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凤台县新集一矿采煤沉陷区10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等。

我市还结合“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通过老矿区的综合治理,创建了生态修复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东华怡乐”生态园模式,以矸石填埋、覆土造地发展多种经营的“创大”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如以沉陷区土地入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养殖水产,创造了生态修复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后湖模式”;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切入点,把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与旅游相结合的“绿馨园模式”等。(记者 张昌涛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