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吹响新时代乡村振兴号角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吹响新时代乡村振兴号角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2/13 10:16: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潘集区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村道平坦整洁,一簇簇野花令人赏心悦目……走进潘集区贺疃镇古路岗村,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一步一景,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2017年6月份以来,潘集区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截至2018年9月底,共编制项目87个,完工率100%,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

夯实根基,勾画“美丽多彩乡村”

来到高皇镇赵岗村,你一定会刷新对农村的认识:柴堆、粪堆、垃圾堆、杂物堆消失了;违章建筑被拆除了,道路变平坦了、变宽了、变靓了;家家门前有了统一配发的垃圾桶……以前,这里可谓是环境脏乱差,经过一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村里环境有了大变样,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美丽乡村工作中,潘集区建立了完善的美丽乡村领导体系,明确了区委书记、区长为第一责任人,保证了美丽乡村的有效开展。区委、区政府按期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例会、区美丽乡村领导小组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建立了常态化的调度、督查工作机制,建立了《潘集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3个专项管理制度,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变化很大,村里路面每天都打扫的很干净,垃圾及时运走,下水道也修了,安装了路灯、公厕、自来水,现在我们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很舒心、很满意,饭后也能到广场上健健身。”村民段鹏飞告诉记者,“村里要求把自家的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我觉得很不错,村里的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觉地爱护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环境就不会重来。”

提升颜值,点亮“美丽乡村”文明之灯

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进行了户厕改造,街上的路也宽了,路灯也亮了……今年70岁的老人陈祥信,一直生活在夹沟镇。看着夹沟从一个泥泞落后的小乡村变成一个具有现化代气息的大镇,他甭提多高兴了。

潘集区制作了“明白牌”,把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当成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推进,在每个项目建设点均设置了民生工程项目公示牌,对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资金来源、数额及结构、项目效益目标等工程建设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潘集区结合规划、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和资金规模,用好资金盘。各乡镇根据工程进度确定项目资金的拨付数额,区美丽办实地查看工程进度。区财政始终把民生工程资金放在优先位置,足额保障到位、优先安排到位、及时拨付到位。同时,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审计监督,确保民生工程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

夹沟镇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居民陈祥信印象最深的两点:一是赶集,从以前的随地乱摆摊,到如今的大棚菜市场,晒不着也淋不着,卖菜买菜都舒心;二是修路,户户通上了水泥路。出门可方便了,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夯实责任,振兴乡村共创美好生活

美丽乡村要时时美,处处美,这就离不开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唯有如此,美丽才会长存。为此,潘集区提出农村环境管护实现规范化、常态化,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为确保农村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农村常洁常新、农民群众长期受益,潘集区排出了路线图,对每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都制定了推进计划,建立倒排工作机制,工作人员主动深入乡村,切实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下达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区、乡镇、村工作职责,要求各乡镇和区直有关单位,分工抓好落实,合力破解难题。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每个项目确定一名机关干部,全程监督、督促工程的实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古沟回族乡新河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干部聂敬田细数出八大变化:

一是以前的污水沟变成了景观塘;二是以前的荒废地变成了三小园;三是以前的村民房前屋后的草堆破棚变成了亮丽的户户庭院;四是以前的臭旱厕变成了干干净净的水冲公厕和户厕;五是以前村庄夜晚一片乌黑变成了一排排闪亮的路灯;六是以前的杂草众生地变成了热闹的农民健身广场;七是以前的旧村部变成了便民服务大厅;八是以前的泥土路变成了户户通水泥路……(记者 柏松 通讯员 於祥玉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