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回乡琐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回乡琐记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0/15 9:44: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的婆婆今年七十多岁了,这些年,因不习惯来城里居住,独自在乡下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国庆长假期间, 我回了趟桐城乡下探望她和其他亲人。
金秋时节,阳光明媚。家乡的道路两边,农田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驱车在乡间的小道上,两边飘来稻谷和桂花的香气,很是迷人。乡村除了农田之外,还有那一栋栋逐年增加的楼房,高低错落,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已经走出闭塞,手机、网络都很方便。现在的农田也不像过去,需要付出太多的劳动力来耕种和劳作,现代化的机器已代替劳动力生产和收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也渐渐远去。
虽然农村的条件越来越好,但是除了节假日,平时能够长期呆在家乡的成年人还是越来越少,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员,也慢慢地带走了孩子一起去了城里。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的楼房里,只剩下了老人们在留守,热闹的乡村也变得越来越安静。
这次回乡,正处在国庆假期,外出挣钱的同乡和亲友们也都陆续回到了家乡。现在外出回来的乡村人,个个都很洋气,尤其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一点也看不出农村人的痕迹,无论衣着和发型,都越来越讲究,只是说起话来,未改的乡音才会显露出自己的来处。
家里的亲戚大都在外经商,平时也难得相聚在一起。他们长年在外打拼,已经拥有固定的挣钱门路和本领,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可观的收入还是令人刮目相看。我和丈夫作为城市的工薪族,一年收入和家里的堂兄堂弟们比起来,则显得清贫了许多。
回乡正好赶上村里的一户人家办喜事,我们夫妻俩也被一同邀请去喝喜酒。整个婚礼场面和城里一样,既时尚又排场,甚至比城里办得还要热闹一些。
每次回乡我都会有一些感触,而这次感触最深。想一想农民们从脱贫到致富,速度真是越来越快,因为能吃苦,出门挣钱对于乡下人来说,比种田来得更容易些。挣到大钱的农民除了在乡下盖了新房子之外,有的还在大城市里买了房。
这些年来,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变化也越来越大,原来浑浊的池塘已经渐渐恢复清澈,垃圾被处理得更加整洁。放眼望去,村中的树木,田地、鸡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而又和谐的画卷。
家乡人为了追求美好生活, 克服各种困难,练就了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他们奋勇拼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鼓舞了我。我想,我也可以通过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富足,古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内心的充盈也算是一种财富吧。
陈咏梅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