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秋水孝心情更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秋水孝心情更浓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9/17 9:16: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快到了。每当这时,心头就会悠然掠过那个一生都不会尘封的情节……
1970年中秋节前夕,父亲领着尚是小学生的我,去南京的二叔家探亲。
启程返乡的前一天恰好是中秋节。晚上,二叔忙完单位里的“大小事情”,兴高采烈地拎着一大包中秋月饼回到家中。他对父亲和我说了很多话,当时说的什么,我一句也没记住,眼睛一直盯着桌子上的中秋月饼。
二婶见状,忙打开了花花绿绿的包装盒,20块圆圆方方、奇形怪状的月饼散发着浓香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二叔家的两个小堂弟像小老虎一样扑了过去,却被二婶拦住了。最后,婶子给我分8块,两个小堂弟每人6块中秋月饼。
二叔说,这月饼是他的一名战友从湖南长沙买的,南京当地是要凭票才能买到,很珍贵。说实话,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里,即使是城里的孩子也没有多少能吃到月饼的,对于像我这样的农家娃来说则更是奢侈的梦了。
嚼着酥脆、香甜的月饼,我突然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母亲。务农的母亲生了我们姊妹6个孩子,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她终年操劳,省吃俭用,吃尽了苦头。此时此刻,也许母亲正在场院中趁着月色在剥玉米,脸上、头发上沾满了玉米绒子;此时此刻,也许母亲正在场院子里借着昏暗的灯光,费力地给牲口铡草,豆大的汗珠滚下额头;此时此刻,也许母亲正在灶台上给20多头小猪剁食,后背被汗水汗湿了一片,可以肯定地说,母亲活了大半辈子也没吃过月饼,甚至都没见到过!不行,我一定要让母亲亲口尝一尝月饼到底是个什么滋味!想到这儿,我把属于我的那份月饼偷偷地藏起5块。第二天临走前,我用报纸里三层外三层地把那5块月饼包好,生怕在路上丢失或挤碎了。在返回的火车上,我还特意把那5块月饼放在旅行包的中间部位。
火车开得很慢,前前后后颠簸了近5个小时,到了蚌埠后,又乘坐了6个多小时的轮船才算到家。到家后我兴奋得近乎疯癫,拉住哥哥、姐姐、弟弟,不管他们爱听不爱听就讲一通外面的见闻,喋喋不休地讲南京长江大桥多高多大,中山陵很美等“世面”,才猛然想起带给母亲的那5块月饼,待我急三火四打开旅行包,拆开包着月饼的报纸时,蓦然发现;由于气温偏高,那5块月饼竟然长出了点点霉斑,令人讨厌的绿色霉点!--这可恶的天气。
我把生霉的月饼递给母亲,心里说不清是委屈还是失望,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母亲接过月饼,看看我,没有说出一句话,但我分明看到她的眼角有泪花在闪烁。
48年过去了,已为人母的哥哥、姐姐、弟弟每每忆及此事时,都这样感慨:孝心亘古无凋迹,一泓秋水不染尘。
是啊,当年我千里捎饼奉母亲的做法是有些考虑不周;但这件事情并没有错!我至今仍不认为母亲当年没有吃上我从千里之外带回的中秋月饼有多么遗憾,相反,我的母亲都觉得十二分的满足!——她的女儿从千里之外的南京特意捎回来的并不是那5块生霉的中秋月饼,而是一颗滚烫鲜活的、永不染尘的孝心啊!
向正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