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老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老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17 7:31: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40年来,淮南经济总量(GDP)从1978年的7.8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111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324元增加到2017年的30404.9元……在8月15日举行的“辉煌40年”淮南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淮南市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淮南不仅经济总量实现了飞跃,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收入:从“百元”到“万元”

40年来,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7.8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1111.5亿元。人均GDP由1978年的561元提升至32017元(折合4742美元)。

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324元增加到2017年的30404.9元,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144元增加到2017年的11840.9元,年均增长12.3%,广大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居住:从“蜗居”到“广厦”

改革开放初期,一家几代人挤在一个简易单元房里是许多人的生活写照。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房地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改善了市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如今很多家庭买商品房都是“两室一厅”起步。201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80年的4.8平方米提升至4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则达到了42.8平方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谁家拥有电话、大哥大等通讯工具,都会让邻居艳羡不已。改革开放以来,淮南市的移动通讯等发展迅猛。201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总数达到25万户,比1978年增长36.2倍;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43.8万户,比1995年增长799.1倍,极大方便了全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出行:从“蹬车”到“开车”

曾经,淮南人出门靠蹬着“脚踏车”,现在,我市已初步建成了纵横全市、联通全国的大交通骨架网络。高铁、高速建设飞速发展,2017年,全年各交通旅客运输量3699万人,比1978年增长6.3倍。2017年,全市公路里程达853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达211千米。

以前家里有自行车,就很洋气了,而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汽车。截止2017年末,我市拥有民用汽车29.6万辆,1978年仅为3820辆,其中:2017年末私人汽车25.4万辆;全市公共汽车1047辆;出租汽车3633辆。

消费:从“单一”到“多元”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买东西都是专门的国营商店,购买渠道单一。后来,家门口有了小菜场、农贸市场,继而有了专门的批发市场。再后来,大型超市进驻淮南。现在,大中小型连锁超市遍布淮南各个社区,再然后,生鲜电商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出门就能买各种商品,极大方便了百姓生活。在淮南,每逢周末、节假日,商场里热闹非凡,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淮南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4亿元,比1978年增长230.8倍。

消费提升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工资涨了!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65621元,而197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仅62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404.9元,而1980年仅为324元,年均增长12.4%;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0.9元,而1980年仅为144元,年均增长12.3%,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同步增长。居民消费有了动力,生活蒸蒸日上。201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25.9元,恩格尔系数为33.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70.4元,恩格尔系数为35.7%。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30%—40%为富裕,这表明我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挺不错的。

回眸四十年光辉岁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不仅使淮南人民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更使大家看到了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如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站在新起点上,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之下,全市上下必然满怀信心,凝心聚力,积极促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建设新局面。

图:淮南变化日新月异 (记者 廖凌云 焦孝诚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