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破窗效应”与“补窗行为”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破窗效应”与“补窗行为”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8/7 8:45: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创城系列谈之一

“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

一栋楼房的窗户,如果有一块玻璃破了,没有人去及时修补,那么时隔不久,其它窗户玻璃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直至整栋楼房所有的窗户玻璃破碎不堪;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乱涂乱画没有及时被清洗掉,很快,整面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涂鸦;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无顾忌地扔垃圾,以至垃圾遍地。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破窗效应”的现象。一个烟头没有及时清理,用不了多久烟头就会遍布地上;一幅涂鸦没有擦去,接二连三的小广告马上就盖满墙壁;有人在街头吐痰,就有人在路边小便;有人上班迟到,有人便提前早退;一个人不按顺序抢上公交车,大家便一哄而上;一个人闯红灯,后面便跟上一大片;一辆车在斑马线前视行人如不见,数辆车就会如过江之鲫绝尘而去……这就提示出一个规律:任何不文明的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一旦形成风气,再想改正必将异常艰难。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比如,你分别到两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里窗明几净,地板上一尘不染,如果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你一定会在点烟之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而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里是随处可见的尘土和纸屑,估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而任由烟灰飞散,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了。事情的恶化当然还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又常常自我暗示:“玻璃”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就有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去市场买瓜子,抓几个尝尝。瓜子皮呢?放哪儿呢?是不是看到地上已有一片瓜子皮了,就将自己磕的瓜子皮也扔地上?酷暑盛夏走在街上,买根雪糕,半天没有找到垃圾筒,包装纸放在哪儿?是不是找个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路上的噪音、墙上的笔迹、地上的痰迹……就这样越来越多,我们离优雅、文明、公德就这样越来越远。“环境早就脏了,我扔的这点儿垃圾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这么做的”,不少人会这样辩解。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环境的好坏是人的行为的体现。我们许多人抱怨环境恶劣,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

如何杜绝“破窗效应”?管理学上相应延伸出“补窗行为”。所谓的“补窗行为”,就是要求人人从自己做起,不要做“打碎第一块窗户玻璃的人”,而应当做那个“及时修补窗户玻璃的人”。即便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如果每个人管好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那么随地吐痰的现象就会杜绝。如果每个人少按一声喇叭,闹市就会多一份宁静。如果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的手,不随手扔垃圾,街头就会干干净净。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何来那么多闯红灯的人群呢?如果摊贩们能够做到摊走地净,何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呢?

在淮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途上,必然面临巨大压力,必然面对巨大挑战。而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不做那个“破窗者”,都来争当“补窗者”,假以时日,创城目标一定不会遥不可及。(本网言论撰写组)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