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在路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在路上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6/14 5:46: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最早关于在路上的记忆,总是和母亲在一起。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母亲走亲戚,总喜欢带着我。最常去的是姥姥家,离我家大概有三、四里地。娘俩儿沿着西淝河边的大坝走,母亲絮絮叨叨说些她在娘家时候的往事。母亲走得很慢,我一路蹦蹦跳跳的,边走边追蝴蝶玩。走到姥姥家,也不觉得远。

十三、四岁,我考到了县重点中学凤台一中,学校离家有五十多里路,来回都必须坐车。我首先要从家里步行十多里路赶到夏集等车,等得望眼欲穿,好不容易车来了,里面已经坐满了人,身强体壮的挤到车上人挨人站着,弱小的我总是挤不上去。后来,终于在天快黑的时候成功挤上了车。车上人与人前胸贴后背密不透风,矮小的我紧紧抱着书包护着自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考上了大学,要坐火车去阜阳。每次,都是哥哥或姐姐骑车把我送到张集火车站。那时候挤上火车没问题了,但大多时候买的都是站票。有一次被挤到厕所跟前,人们的体味汗味和厕所味道混合在一起,站也站不稳、坐也无处坐,那滋味不堪回首。

前年,女儿大学毕业工作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负担了,周围的同事、朋友都买了车。我就和爱人商议,也买了一辆车。有时候,我们开车送女儿到淮南东站,女儿能坐宽敞明亮的高铁去上海,比我小时候强多了。周末,我们常常开车到周边的景点转转,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车,人的生活空间得到了延伸、生活品质有了提高。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在路上,我们越走越好,越走越有希望。(吴兴)

 

(本网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