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法制新闻 > 春风化雨解民忧 润物无声促普法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春风化雨解民忧 润物无声促普法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5/29 9:48: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要是我能早点学到这些法律知识,也不至于犯下大错……”家住在潘集区的社区服刑人员李某家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是潘集区司法局自2017年5月开展为期一年的“大走访、广宣传、促和谐”专项走访活动,对全区177个行政村和社区街道的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改造的罪犯家属、在册安置帮教人员和有法律需求的群众近万人次开展了入户走访普法宣传活动。

学法用法促和谐

潘集区司法局负责人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这次专项活动中,司法局三个工作小组先后对全区177个村、居、街道的居民进行全方位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强化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把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好、帮扶好、管控好;最大限度地为刑满释放人员的生产生活提供扶持和帮助;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公信度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及满意度。”

潘集地区在册人口44.8万左右,每年接收判处社区矫正人员190人左右,每年在册社区服刑人员200人左右,他们社会危害性较小,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帮助,促使他们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早日以守法公民的身份重新回归社会。

法律援助解民忧

工作小组在走村串户中了解到,辖区村民中外出务工人员不多,但在其他乡镇的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打工以及在本地做小生意的相对较多。村民们在现实中也会遇到拖欠工资、人身伤害等自身权益受损问题,干警们在走访中对这类问题都进行了认真解答,引导村民们学法、懂法、依法维权。2017年共办理700件法律援助案件。

远程探视促帮教

家住潘集区田集街道白云社区的陈某,其子因犯故意伤害罪在白湖监狱服刑。陈某因年老体衰出行不便,已经快5年没见到孩子了,特别想念。潘集区司法局了解情况后对其进行了远程探视的业务宣传,他非常高兴,立即按法律程序向潘集区司法局提请了远程探视会见申请。2017年10月,在区司法局远程探视室里,陈某通过司法行政专网在视频上见到了远在白湖监狱服刑的孩子,实时会见结束后他非常激动。

社区矫正显关怀

走访过程中,潘集区社区矫正中心负责人了解到社区服刑人员张某,在上海生活期间被法院判处缓刑回户籍地接受矫正。张某报到登记后,提出变更居住地的申请,考虑到张某无工作,父母家人都在上海生活。为了帮其解决困难,社区矫正中心积极联系上海市司法局,通过正常法律程序帮助张某办理了变更居住地社区监管。张某感动地说“我做错事,应受惩罚,但我一人在家乡没有工作,经济困难,又不能外出,给我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是社区矫正中心让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我一定好好改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次专项活动,从关心、帮助、爱护的角度出发,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和引导有法律需求的群众通过人民调解来解决基层纠纷,在矛盾不出村、不出社区,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记者 李舒韵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