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倡导诚信经营,当天,《淮河早报》特别推出“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3·15特刊。为锻炼小记者的沟通能力,学习消费维权法律法规,淮南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组织了第三届“争当小小宣传员 卖报助3·15”活动。全市21所中小学的400多名小记者在校园小记者站辅导老师的带领下,以每份1元的价格在各个校园附近卖报。
当天上午或下午放学后,小记者们领取了报纸,向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义卖报纸,体验卖报纸的艰辛,传播“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的理念,感受“挣钱”的不易。在卖报过程中,老师、家长看到了孩子们勇气的增强、思维的开阔及团结、奋进的意识。
经过孩子们和辅导老师的共同努力,当天共售出《淮河早报》3·15特刊2000多份,卖报所得2000多元将由小记者俱乐部或校园小记者站择日带领小记者代表走进敬老院或福利机构献爱心。
初次卖报 从胆怯到轻松
“卖报了,卖报了”、“《淮河早报》最新3·15报道,内容丰富,1元一份。您买一份报纸,相当于奉献一份爱心,因为我们的卖报款会捐助敬老院和儿童福利机构……”,15日中午放学后,龙湖中学大门口,身穿红马夹,头戴小红帽的“报童”们开始出列,各显神通,售卖报纸。
小记者郭佳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卖报挣钱,感觉任务好艰巨。她先找了一位同学买报,说明自己卖报纸是为了助力3·15活动,每卖出一份就奉献一份爱心,同学很爽快地就答应买她的报纸。这让郭佳一下子就有了信心,遇到别人拒绝的时候,郭佳说:“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小记者吴嘉怡说,一开始,开不了口,不知道如何说,卖出第一份后,掌握了技巧,也找到了自信,“我想卖好多好多的报纸,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奉献爱心。”龙湖中学小记者俱乐部辅导老师谢全说,从最开始卖报的胆怯,到最后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小记者们进步不少。
当过“小报童” 胆子更大了
“您买一份报纸,相当于奉献一份爱心,您能否和我们一起为这份爱心助力呢?”此次义卖报纸,有不少小记者已经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参加活动了。龙湖中学小记者徐子齐就是第三次参加卖报活动,可以说是卖报小达人,他凭借自己的口才,很快就把自己的5份报纸卖了出去。“但是,卖报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很多挫折,比如:有的人说不看报、不需要,有的人根本就不搭理我,但是我继续向下一位介绍,一边走一边问。很快,我的报纸就顺利地卖光了!”徐子齐说。
“让孩子出来义卖报纸,除了献爱心,还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跟别人交流。”当小记者们卖报纸时,在远处观望的家长们也十分感慨。“只要孩子迈出第一步,就没那么紧张了,原来孩子的胆子也不小嘛。”
付出有回报 体会“钱难挣”
淮师附小山南校区这次参与义卖报纸的小记者都是第一次参加义卖活动。放学后,有的小记者拿到报纸,有些腼腆,不敢大声叫卖。在辅导老师孙杰的鼓励下,小记者们卖报的声音越来越大,即使下着雨,大家依然热情高涨,主动出击。
“我以前认为卖报纸很简单,可真正卖起来才知道有多难。”小记者徐正康拿着报纸来到家长前,一开始不好意思上前跟人打招呼,后来看到别的同学卖出了报纸,他也壮起胆子,主动上前询问。当卖出第一份报纸后,徐正康非常高兴,“要开口告诉别人我们是干什么的,别人就会理解我们,他们有需要,就会买。”
小记者翟安琪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活动让她体验到挣钱的辛苦,更让她懂得了做事的不易。“原来,挣钱这么辛苦啊!不过,我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屈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不少小记者都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通过这次卖报纸懂得了金钱来之不易,今后,自己要更加勤俭节约,不再乱花钱了。
在短短的放学时间里,有的小记者并没有把报纸全部售出,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回家问问邻居!”有的小记者这样说道。小记者杨政则期待着下次卖报活动:“这次我积累了经验,争取下次卖出更多的报纸!”
在这次卖报活动中,有的孩子“敢闯敢拼”、有的孩子“扭扭捏捏”,但是最终都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家长们纷纷表示,卖报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金钱,更多的是收获了胆量和信心。
图一:谢区二小小记者向路过的车主推荐报纸。王珏珏摄
图二:田家庵区第二小学小记者走进学校附近商铺卖报。庞洁摄
图三: 田家庵区第十五小学小记者拿到报纸准备出发。 张贇摄
图四:洞山中学小记者向学校老师介绍报纸内容。 杨齐摄
图五:谢家集区第四小学小记者完成义卖后自发捐款。江洁摄
图六:二十六中小记者走上街头冒雨卖报。许蕾摄
(记者 罗静 廖凌云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