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用第二次生命挽救更多生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用第二次生命挽救更多生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3/6 10:03: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冯根银50年救30余名溺水者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亲们,手指动一动,给他点个赞 

3月2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3月网络点赞评议正式开始,淮南推荐的“六旬老者50年来救起30余名溺水者 退而不休自愿巡护水库”的冯根银入选“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但最终上榜还需要大家参与点赞评议。今年63岁的冯根银是一名退休工人,50年来,熟悉水性的他到底救过多少人的命,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人。2008年,冯根银曾被查出患有肾上腺肿瘤,在“鬼门关”走了一遭。重获新生的他坚定了一个信念:既然自己有了“第二次生命”,就要去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为身边好人点赞

冯根银是3月份“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类11号候选人,希望广大市民为这位老人点赞,传递我们身边的正能量。点赞时,大家可以下载“文明中国”手机客户端,打开后点击“活动”,在页面上方查找“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再按类别点击“见义勇为”类中11号候选人冯根银进行点赞投票。

50年救起30余人

“水深危险,不带救生装备不能下水。”每到夏季,到南塘水库游泳的人就络绎不绝。这个时候,冯根银就会在水库边义务巡逻,看到游客前来游泳会上前劝阻。

13岁那年的夏天,正在淮河岸边休息的冯根银忽然听到呼救声,循声找过去,发现两个男孩正在水里挣扎。原来,两个男孩在玩水,但其中一个男孩不会游泳,在深水区往下沉,另一个男孩伸手去救,结果没有经验,两人搂在一起扑腾着往下沉。冯根银没有多想,把衣服鞋子一脱,立即跳进河里,从身后将两个男孩托上了岸,这是他第一次救人。

冯根银家附近的南塘水库水质优良、风景怡人,成为游泳爱好者的聚集地。但是,水库坡陡水深,水温较凉,溺水意外时有发生。退休后的冯根银每天都会沿着水库边不停转圈,看到“野泳”市民就上前提示,要是有人落水就第一时间救人。2015年8月,冯根银牙疼在诊所吊水,对水库放心不下的他,提着吊瓶来到南塘水库边。恰好此时,一个青年戴着游泳圈在南塘水库游泳,游泳圈突然滑掉,青年在水里扑腾几下就往下沉,青年的父亲游过去准备救他,结果被儿子一把抱住,父子俩都陷入危险中。看到这一幕,冯根银先扔了一个游泳圈下水,然后拔掉吊针,跳下水游到父子俩身边,将游泳圈套在父亲头上,然后抓住儿子的手,让儿子扒着游泳圈,其在后面推着父子俩回到岸边。

据冯根银回忆,从13岁第一次救人算起,50年来,他一共救了30余名溺水者,其中在南塘水库救起了13人。

雷锋精神传递开来

“我希望通过我的这些事,能够影响更多人,一起做好事,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在采访中,冯根银是这样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这些年已经先后有多位游泳爱好者慕名找到冯根银,表示想要参与救人行动。在冯根银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也在坚持锻炼身体、学习救援知识和冯根银一起看护水库,参与救人。

今年3月5日是第55个学雷锋日。雷锋精神激励和感动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神州大地上,“雷锋式”的人物和事迹从未间断过。像冯根银这样的身边好人,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记者 罗静 编辑 汤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