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春申君黄歇主要建树之我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绽放绚丽青春之花
春申君黄歇主要建树之我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1/5 10:44: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黄歇的政治人生是从秦国开始的,终其一生,他都是为存楚抗秦而孜孜以求,负重忍辱,巧妙利用各种政治力量,对外与强大的秦国周旋,对内则极力化解矛盾,为楚国的生存积蓄力量。他的一生有四大功绩载入史册:说秦存楚、冒死救主、相楚为国、迁都寿春。
说秦存楚居功至伟
黄春申君黄歇出使秦国之日,便是楚国厄运将至之时。此时的秦昭王傲视群雄,屡屡兴兵中原,白起大军所向披靡,韩魏两国因华阳之败而先后臣服于秦,秦昭王已命白起整饰军队,联合韩、魏大军西向伐楚。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黄歇到达咸阳,顾不得鞍马劳顿,直奔秦王宫觐见秦昭王,奉表陈情。
黄歇不愧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甫一出道就初露峥嵘。他谙熟中原诸国情形,对各国之间相互关系掌握得十分透彻,利用秦昭王生性多疑的个性,充分发挥其辩才,以先入为主的逻辑思路对天下大势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判断。黄歇认为,秦、楚两强相争,真正得利的是韩、魏、齐等中原诸国;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亲疏来看,中原诸国由于饱受秦国的战争威胁,向来视秦国为仇敌,而楚国则不然,因为长期的姻亲关系与秦国关系和睦;中原诸国因为无力抗衡秦国而臣服于秦,实属不得已,一旦得到机会必会东山再起;秦国如果进攻楚国,必然遭到楚国民众的强烈反感,再树一个强敌;最关键的问题是:秦国联合韩魏进攻楚国所能达到的结果不过是“弱楚”,弱楚并不能使秦国得到好处,真正受益的还是中原诸国,而与楚国结盟更符合秦国利益。
秦昭王最后采纳了黄歇的主张,命白起停止对楚国用兵,而且遣使携重礼到楚国结盟,并对韩魏两国予以斥责。黄歇出使归来,受到楚国上下的一致礼遇。黄歇受此礼遇也是有理由的,不费一兵一卒使楚国得以保全,他为楚国立下的岂止是汗马功劳。
冒死救主情义备至
所谓秦楚结盟也是有条件的,秦国要求楚国太子入质于秦,作为结盟的保证。既然太子入秦为人质,顷襄王便派黄歇以楚国使臣的身份陪同太子熊完一起入秦,对太子加以辅佐照应。
春申君在秦国审时度势,游走于王公重臣之间,与秦重臣范雎保持友好关系。这一入质便是十五年。周赧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太子完作为人质留在秦国,心中自然焦虑。春申君黄歇更是着急,为此多方游说范雎,陈述楚王重病缠身,万一不治而亡,太子远在秦国,楚人必然另立国君。太子熊完居秦十多年,对秦国有感情,不如立即遣归,继承王位,保持对秦的友好。万一太子不归,楚国另立国君,必然对秦无益。然而,老谋深算的秦昭王另有所图,只同意春申君先回楚国探视楚王疾病,太子熊完仍然不能脱身。
局势难测,黄歇看透了秦王的用意:假如顷襄王病故,楚国另立新君,秦昭王便可以以送太子归国就位的名义兵伐楚国,楚国不堪一击,势必国破,割地不说,新君必将受到秦国的进一步要挟。一旦太子回到楚国正常即位,这场危机才能化解。黄歇不过是楚国使臣,虽然看透秦昭王的阴谋,但要破解这一阴谋并不容易。紧急关头,只有铤而走险:既然秦昭王同意自己回国探视,何不利用这个机会与太子易服,从而金蝉脱壳呢?黄歇立即行动起来,经过一番谋划,大大方方地进宫与秦昭王辞行,然后与太子易服,让太子乘坐使者的车马混出秦国,自己则留在秦国善后。
等到太子回到楚国以后,春申君黄歇又大摇大摆来到秦宫,见到昭王以实相告。秦昭王大怒:自己的如意算盘居然让黄歇识破,是可忍孰不可忍!秦昭王命黄歇自裁谢罪,范雎的一番说辞让秦昭王改变了主意。他说:“黄歇身为人臣,冒死追随其主多年,楚太子即位,必然重用黄歇。大王杀之无益,不如不治其罪而让其归国,以此与楚修好关系。”黄歇所经营的人脉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秦昭王盛怒之后,觉得杀了黄歇也于事无补,不如卖个人情给他,最后让黄歇回到楚国。
黄歇与秦昭王的斗法,最后以黄歇棋高一着而胜,楚国再一次免去兵燹之灾。
相楚为国殚精竭虑
周赧王五十二年(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继位,是为考烈王。春申君辅佐多年,备受考烈王倚重,封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与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名,后世称其“战国四君子”。
战国四君子的出现,是诸侯王权衰落的象征。《史记》称他们“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春申君黄歇辅国持权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考烈王生性怯懦,入秦为人质的十五年备受压抑,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无心国政,所有大政方针,悉数交给春申君打理。因此,春申君是楚国真正的当家人。
春申君也没有辜负考烈王所托,治国理政不敢怠慢。周赧王五十五年(楚考烈王四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兴兵攻打赵国,双方在长平对垒,赵国名将廉颇深知秦将白起及其所部极具战斗力,对秦兵的一次次佯动不予理睬,采取坚城固守之策,秦兵一时难以取胜。年轻的赵孝成王以为廉颇惧战,一次次派人责备廉颇,要他主动出击,廉颇不予理会。廉颇的本意是,待秦兵久攻不克而兵士疲惫之际,再率有生力量出击,一鼓可胜。秦国劳师以远,经不起长时间的对峙,为求速胜,采用离间计,赵孝成王果然上当,夺了廉颇的兵权,以纸上谈兵的赵括取而代之。赵括年轻气盛,轻敌冒进,落入秦兵布下的圈套,兵败身死,赵国四十五万兵士殒命长平,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赵国面临灭顶之灾,平原君赵胜向春申君求援。黄歇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率兵往救,解除邯郸之围。长平之战后,廉颇出逃魏国,赵孝成王为自己的过失深感后悔,有意派人迎廉颇回归,但为奸人所算计,留下“一饭三遗矢”的谗言,廉颇报国无门。得知此事,黄歇派人把廉颇请到楚国委以重任,并终老于淮南。
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6年),春申君兴兵灭掉鲁国,改为兰陵郡,以荀卿为兰陵令。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楚顷襄王当政,与秦、赵、魏、韩、燕等国共同攻打齐国,夺取淮北十二县。灭鲁是楚国又一次北向用兵,楚国不仅巩固了淮北十二县,又把楚国的势力推进到黄河流域,一时重现中兴之象。淮南地区为春申君封地,淮北十二县本是齐国领土,属于膏腴之地,考烈王把它封给春申君作为封地(采邑),并把采邑的中心放在淮南,以为春申君祝寿的名义,改故州来、下蔡的都城为“寿春”。春申君作为楚国令尹,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楚国经济社会得到发展。经过十五年的经营,黄歇把淮南地区连同淮北十二县封地归还国家,在此设立郡县,加强管理,自己的采邑改封江东吴地。春申君进而开发吴墟,发展经济,为楚国营造最后的基业。因为春申君的关系,淮南与江东吴地(今长三角腹地)早在两千多年便有着割舍不下的联系。
迁都寿春最后抗争
楚国失去郢都之后,曾三度迁都均为避开秦国的锋锐。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再度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都城郢都,焚毁楚国先王墓地夷陵。楚顷襄王的军队溃散,不能再应战,退往东北固守陈城(今河南淮阳),并将都城迁到陈城。
秦国本打算一鼓作气,继续攻打楚国,由于春申君黄歇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放弃伐楚的计划,为楚国争取了十几年的和平。顷襄王收拾兵力,恢复了长江流域的城池,暂时稳住了阵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此时的楚国东向立足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东迁为的是避开秦国,也是为了经营江淮之间。从楚国迁都巨阳来看,春申君灭鲁国是一次有目的的战略转移。但春申君只是把巨阳作为暂时的都城,几乎是在迁都巨阳之时,便开始在寿春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毕竟,春申君熟悉寿春,这里的城市基础、地理环境、人口资源、交通条件都更适合建都。
楚迁都事实上就是迁国。与蔡国君臣的仓惶出逃不同,楚人迁国经过了周密的准备。史料记载,楚都寿春有金城、相国城之别,金城为考烈王城,相国城为春申君所居,加上贵族所居,寿春城规模庞大。从考古发现来看,楚都寿春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都城有很细致的功能分区,宫殿与国库、匠作等都相对集中。如此作派绝非仓促可成。一方面,寿春经历了淮夷人、蔡国以及春申君黄歇的长期经营,一直是淮南名城,这是基础所在。另一方面,楚国人在与强秦对垒之时已经为迁都做好了准备,依照都城的要求对宫殿建筑、仓储区、匠作区等提前进行了建造。
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寿春营建基本就绪,楚国正式迁都寿春,改寿春为郢(今安徽寿县)。一时间贵族士卿、将佐军吏、工商庶民纷至沓来,寿春很快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都会。而国宝重器、金玉珠宝、甲车武器、日用器皿乃至文赋书简、工匠技艺等楚文化的精华也全部集中到淮南地区。春申君主持迁都寿春,旨在以江淮地区作为依托与秦国继续抗衡。就在迁都寿春这一年,中原诸国以春申君黄歇为纵长,组成抗秦联合大军,直逼函谷关。无奈诸侯国力日蹙,再难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函谷关一败,秦国独霸天下已成历史必然,黄歇独木难支,也再难有所建树。从考烈王迁都,寿春历经考烈王、幽王、哀王、负刍,前后十八年光景。随着春申君黄歇的被杀,楚国栋梁不存,李园之徒当道,国祚不存已经不再意外。十八年中,楚国进行了顽强的最后抗争,终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兵60万灭楚,俘负刍,楚国灭亡。
姚尚书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