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不属于公众假期,这似乎是在鞭策每一名记者,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
采访、写稿、编辑早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的常态。而在这常态中,有无数难忘的回忆留存在我的心中,就像一道道深深的烙印,见证着我的成长,见证着我的进步。其中最难忘的一次,便是2015年9月22日,我随同市治超办来到206国道淮南与蚌埠交界处,采访联合治超执法行动。
那天晚上下着大雨,刚到现场,我就看到许多执法人员的帽子和衣服都被雨水淋湿了,大约十几分钟,执法人员成功截获4辆超限超载的货车。到了晚上11时32分时,在上窑石料厂附近的一个岔路口上,执法人员拦查一辆货车,可是,驾驶员死活不开车门,在驾驶室不停地打手机,几分钟后,有三辆小轿车和一辆小货车开了过来,从汽车上下来十多名男子,他们有的拿着棍棒,有的拎着半截砖头或石块,慢慢地围了过来,眼看着场面要失控,幸亏远处传来一阵阵的警笛声,这伙人吓得赶紧驾车逃跑。
原来,有一名执法人员看见驾驶员在驾驶室不停地打电话,凭着多年的执法经验,知道对方在喊人,想仗着自己是本地人,以人多势众来干扰执法。这名执法人员见状,也迅速通知特警赶来增援。
治超执法行动一直到凌晨1时20分才结束,当我结束采访回家时,这才知道执法人员头天的晚饭还没有顾上吃呢。
通过这次的采访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些战斗在一线的执法人员,他们的工作如此的辛苦,具有很大的风险,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如果没有深入到一线采访,我也永远体会不到,他们那一份艰苦和危险。
(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