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报业动态 > 正能量给我坚持的勇气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正能量给我坚持的勇气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1/8 9:58: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外人看来,在媒体工作是一个风光的职业,当记者编辑是“无冕之王”,是“政府喉舌”。工作之前,我对这个行业有着无限的憧憬。然而真正工作了,才体会到记者编辑的不易。

当下,中国的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正进入艰难的转型期,淮南日报社自然不会例外。在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综合性的大报生存空间和潜力究竟在哪?我觉得,至少价值传播是一条可以考虑的出路。在互联网时代,报纸单向传播的信息功能变弱了,取而代之是小众化碎片化的各种互联网终端,受众越来越分散的同时,市场却越来越牢固,内容也越来越专业。通俗化的大众传播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供给侧的改革对于传统媒体同样是适用的。我们要提供更为专业的信息,更有价值的服务,我们有纸媒的精神,但是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建设自己的新媒体客户端。无论是报纸,还是电子网络,变化的只是渠道,不变的是我们做新闻的专业精神和理想。

作为一名时事新闻编辑,我尽量做到国内外一有大事和突发事件发生,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浏览当天新闻,确定编辑内容,制定编辑提纲……不漏报迟报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由于国内外时差关系,每当华灯初上、倦鸟归巢,大多数人卸下一天的疲惫准备休息时,正是我们最繁忙之际。我们每天值班时在对着电脑熬夜赶稿编辑,虽然辛苦,但当看到报社的校对、夜班编辑和值班领导为了起一个生动的标题反复琢磨、为了弄清一个字的用法反复求证,这一切,都在感染着我,使我获得了“正能量”,让我能够坚持下来继续前行。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位编辑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淮南新闻界》里,文章的标题我忘了,但有句话我一直记得,那就是在工作中,他自己对待每一篇稿件、每一个版面的态度,要作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位编辑老师现在已经去世了,但他这种对待每篇稿件、每个版面、每张报纸的敬畏态度,我一直记忆犹新。我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蔡靖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