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报业动态 > 无论走得多远 情怀不改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无论走得多远 情怀不改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1/8 9:57: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曾看见,夜幕降临,路灯下的阅报栏边,老者静静阅读;我曾看见,字里行间里积聚的力量一旦蔓延,一个人也会感动一群人,然后,爱心在整个城市发酵;我也曾看见,当民情民意因见诸报端而得到解决,他们的欢呼与赞扬……

是什么让我们新闻人如此执着?是耄耋老者的手不释卷,是身边好人的无私大爱,是普通市民的交口称赞,更是“铁肩担道义”的责任与坚守。新闻工作者对社会良性运行负有特殊而光荣的使命,既是船头的瞭望者,也是公众的守望人。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新闻业态如何演进,“新闻真实乃是新闻生命”的信条不容改变,“铁肩担道义”的情怀不能褪色。

情怀不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坐在13楼的办公室里,看见外面华灯初上,听到汽车鸣笛呼啸而过,多想和他们一样,飞奔到孩子身边,可是,工作还没有完成,一些新闻事实还没有核实清楚,新闻当事人还在期待,无论多晚我都会等,只因为我是一名编辑,我要给公众看到事件的真相。用心去看、去编、去感受,或许,这就是职业的使命感吧!

有一天,4岁的女儿问我:“妈妈,什么是记者?”“记者,就是用手中的笔去帮助需要帮助者的人。”我这样回答她。“妈妈,好棒!”稚嫩的语言或许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肩上万斤担,笔下有千钧重,只有以新闻工作者的良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不怕艰难险阻的敬业精神,去奋斗、去坚守,才能对得起“情怀不改”这四个字!

(刘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