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今年,俺们不出去打工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今年,俺们不出去打工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2/25 5:32: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过完年之后,很多人又踏上了离家打工路,与此同时,也有人不想再出去了,想留在家乡,一来家里有老人又有小孩,想近一点好照顾他们;二来只要有门好手艺,在家门口一样挣钱。近日,记者走进这一人群,倾听了他们的故事。

       为了一份活计早上6点钟出发

      “黄原城东关大桥一带,街边人行道上挤满了找活的人群,他们身边是一卷简单的行李,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方尺等工具……”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描绘了一幅卖力气人群的身影,而在人来车往的淮南市区街头,也存在着类似的场景。

       2月23日上午10时许,元宵佳节刚刚过去,龙湖路与朝阳路交会处南侧路段,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上便分别汇聚了十多名穿着朴素的揽活人,摩托车停在一边,车上载着一些简单的工具,这些揽活的人年龄都有四五十岁,或蹲坐在一起玩着纸牌,或围坐在摩托车上拉着家常。

      今年48岁的余师傅是这些揽活人中的一员,他是潘集区高皇镇人。儿子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可是彩礼还没有着落,一家四口人只有2亩多地,“一季麦子一季稻”,土地只能解决家里的温饱,却不能改善生活,因此,余师傅和其他许多人一样,农闲时每天进城找活计。

       “抬家具、搬运建筑材料、装修砸墙……我们都可以做!”只要是能有点收入,泥瓦匠、搬运工、装卸工等角色,余师傅等人都可以承担。他们所揽下的活,一般来说对技术要求不是太高,更多的则是需要有力气,而回报也相应较为低廉,“比如搬趟家具,一个小时下来,也就挣个一二十元。”

       然而,即便是报酬很低,要揽到一份活也并不容易。当天早上6点多出门,直至上午10点多,余师傅一行也未揽到一趟活,“有时候来了一趟活,一两个人就能干完的,我们都会去四五个人,完了大家一起分报酬,接个活不容易。”

       早上6点出门,中午花上三四块钱吃点稀饭和包子,来回坐轮渡要交钱,摩托车还要加油……这些是余师傅等人每天所要经历的东西。幸运时一天能挣一百来块钱,有时一连几天都接不到一单活,即便是这样,余师傅等人依然选择在本市找活计,用力气换取生活的充实。

      人到中年体验工作角色的转变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见到李文祥时,是在2月20日“2016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当时的他衣着整洁、干练,显得与年纪相仿的求职者不太一样。

      李文祥今年52岁,居住在蔡家岗,年轻的时候外出务工,一直在福建石狮从事制衣工作,“经常性熬夜和加班,但工资很低。”

      从事服装加工20多年,前几年工价刚刚大幅上涨,李文祥却因年龄大了而不得不离开。离开该行业后,他来到合肥亲戚开办的一家小型公司里,帮着从事出纳工作,然而自去年初开始,公司逐渐出现经营困难,至下半年已经完全无法维持,李文祥无奈失业了。

      年前及春节期间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李文祥寻思着自己应该找点事做做,因此,正月初六他便只身去了南京,后来又去了合肥,可是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除了做衣服没有掌握什么手艺,从头学吧,企业、工厂都嫌年龄大了,不愿意要。”

      兜兜转转,李文祥又回到了淮南,他决定在招聘会上试试运气,他仔细地询问着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认真地记录下对方的联系方式。“看的主要是一些杂活,技术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李文祥翻看着记录联系方式的纸张说,“到了这个年纪再找工作,我也只能慢慢适应角色的转变,毕竟不能在家闲着。”

      他要找一份稳定能学技术的工作

       如今,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被亲人“逼婚”无疑是春节期间最为寻常的话题。可对于26岁的刘超来说,虽然还没有对象,但这个春节,亲人与之交谈最多的还是关于工作的话题。

      刘超家住国庆中路的一个老小区,初中毕业就没再上过学,“上学时学习不太好,也就不想继续读书了,跟着亲戚找些临时的事情做做,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挺后悔的。”

       在经历几份临时工作后,刘超来到一家房产企业,从事电话销售工作,有时也兼职一些接待看房的工作,好的时候工资能拿到四五千块钱。

      房产的这份工作,在刘超所经历的几份工作中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只做了一年多时间,“有的时候只能开一两千块钱,工资还不能及时结算,干到去年没法干下去了,最后还是和同事集体讨薪才把工资结清。”

      春节期间,亲友的祝福都是祝愿刘超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由于离人力资源市场不是很远,每逢招聘会他都要过去看看。在刘超看来,他要找一份稳定一些、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工作,“招服务员或者保安之类的最多,我觉得这并不适合我,但是很多工作门槛又比较高。”

      刘超说,经过这阵子的筛选,他也有了几份有意向的工作,“其中有一家是快餐连锁店的,月薪只有2000左右,但可以学到一些制作手艺之类的东西,可能最终会选择这里。”

      有门好手艺家门口一样挣钱

       对于家住三和镇西瓦村的吴师傅来说,今年春节后的出行与往年很不一样,在过去几年里,春节一过,他都会和同村人一样选择赴外地务工,而今年,他选择了留在本市。

       吴师傅是一名熟练的木工,多年从业经历加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他在业务技术上相对于同行更为精湛一些。之前,他一直在福建厦门工作,远离家乡,每年只有春节期间才能赶回来与家人团聚。

       去年9月份,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吴师傅匆匆赶回来陪护,足足一个多月后其母亲才逐渐好转。虽然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但吴师傅意识到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确实太少,感觉到特别愧对家人,动了回乡工作的念头。

       经过一番考察,吴师傅意识到,凭借自身的手艺,在淮南挣钱并不难。木工之类的工种,依靠亲友间的口口相传、推荐很重要,考虑到自身在本地市场上人脉不是很广,吴师傅选择加入了一家较有名气的装饰公司,公司负责接活,而他只要安心工作。

       在短期的相互熟悉后,吴师傅很快就成为该装饰公司的“王牌”木工,渐渐的,公司给他开出的月薪达到8000元左右,在同行中收入算是第一梯队。

       如今,吴师傅在完成公司交办任务的同时,临时也会接一些“私活”。虽然收入挺高,但吴师傅一直保持谦虚低调,而且为人热心,有时客户中需要安装花洒、毛巾架之类的活,他也免费帮其安装,“本职工作肯定要干好,很多人家装修也不容易,我能帮一把就会帮一把。”

      图:来自潘集区的余师傅等人正在市区街头揽活

(记者 李钧 吴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