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揣着梦想,农民工年后开工早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揣着梦想,农民工年后开工早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2/23 9:18: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工作不好找,但很多农民工待在家里实在是没事可做,不管怎样早点出来挣点钱心里踏实。跟往年一样,很多农民工已经从老家出来打工了,虽然心里多少会有一份对未来隐隐的担忧,但多数打工者都是怀揣着梦想。正因如此,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了拥挤的火车上、脏乱的工地上、机械运转的流水线上……

      今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工作不好找,钱更不好挣。那么,出门在外的农民工兄弟,你们过得好吗?近日,记者电话联系了几位农民工,倾听了他们在他乡的一些酸甜苦辣……

      农闲时节,闲不住老人城里淘金

      家住潘集区的余师傅今年刚刚年过60岁,在外出务工者中他已经算是高龄了。与年轻人相比,城里可供他挑选的岗位已经不多,现在他主要跟着包工头打零工。正月初十上海与他相熟的包工头给他及其他多名老乡打来电话,通知他们正月十三开工,具体工作到了上海再详细分配。收到通知后,余师傅与三名同乡正月十二一早便乘坐长途客车赶往上海。目前已经上工的余师傅电话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目前他们正在一处工地做绿化植树工作。余师傅说:因为年龄大,他们打工干的基本都是出体力的脏活累活,没有固定的岗位,包工头揽什么活他们就干什么活。

      “绿化植树,铺草皮,修路,搬砖这些活我们基本都干过,老板按照一天120元至150元给我们工钱,吃住他全包,有活我们就干,没活就歇着,农忙了,再回老家忙农活。”余师傅说:“我们一个工队有近20人,工作地点主要在上海,一年到头基本不愁活干。”电话中,余师傅说他们干的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是在他看来工资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他们已经年龄大了,现在他们临时拼凑的这个小工队中,大家的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几乎所有人都有20年以上外出务工的经历,农闲时外出打工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余师傅说:我们主要是闲不住,在上海打工虽然距离家有点远,但比在省内挣的多。

      买车买房,小夫妻揣着梦想打工

      图吉利财气,不少位于嘉兴的服装工厂于年初八当天开工,家住凤台县的务工青年小蔡是位拥有10年机工经验的制衣老师傅,年初六两位远在河南的工友便发来微信,与她约好当天回厂。年初六下午,小蔡与自己同在嘉兴务工的丈夫一道转乘由颍上县发往嘉兴的大巴连夜赶往嘉兴。年初七他们顺利抵达工厂区,初八小蔡开始上工。

      “我现在打工的工厂主要做精品服装,厂方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因为不追求数量所以每天我们的工作量也不是太大,活不是太累人,一个月下来平均我的工资在4500元左右,加上我丈夫的工资,一个月我们俩差不多能达到10000块钱左右,这样的收入在我们同龄打工者中处于中游,一些找到效益好的工厂,或是自己做成了工头的打工者收入比我们高多了,比如在我们村,我们两口子一年挣的这点钱和同龄人比,基本算是最少的了。”连线中小蔡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她认为自己和丈夫的压力非常大,她有两个孩子,大的已经就读小学,小的也已入园,目前他们在城里无房无车,家中老人带小孩一年的开销在10000元以上,下一步他们夫妇要想给小孩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和教育,就必须在城里买房,把孩子接到身边,这对于他们来说需要下功夫再努力工作好几年。所以大年初六不少打工者还在家中陪伴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踏上了务工的行程。“平日工作之余,我们也非常想念孩子,但是没办法,我们学历不高,只能外出务工,希望过几年,我们攒下一笔钱后,再回淮南创业。”小蔡满怀希望计划着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满意工作,快递员有自己的春天

       凤台县务工青年小童初中毕业后,就在上海闯荡,他先后做过酒店服务员,超市销售员等多种工作,最终他在快递行业坚持了下来,并且一干就是10多年,如今他已在县城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住房,车也买了两辆。

       小童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他现在是一个承包区的负责人,他的工作区内工厂和电商比较多,他一个月的收入和一个企业的白领差不多,靠他一个人的工资舒舒服服养活一家人没有任何问题。小童说:这也就是近几年他才尝到的好日子,最初几年,他都是骑着摩托车送揽快递,风里来雨里去,送暑迎寒十分辛苦。即便是现在,快递也是一份辛苦活,小童说,一年到头他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家更是顾不过来,尤其是这两年“双十一”期间,小童基本是白加黑工作模式,因为太累一次他甚至还晕倒在了客户的门口。“我们快递员挣的都是辛苦钱,工作累不说,还要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灵活化解客户的各种不理解。”小童说:因为收入稳定,他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目前在小童的影响下,他的三名亲戚都加入了这个行业。元宵节当天,在揽送快递路上与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连线的小童告诉记者:他对当前的生活工作状态比较满意,忙是忙些,但过着充实,下一步他打算趁着这两年房价合适的时候,把存款拿出来投资商铺,给未来多留一条路。

       靠技术吃饭,自己做自己的老板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赋予小周一个新身份,专车司机。十年前,从凤台县的一所初级中学毕业时,他没有忙着与其他同龄人一道进厂打工,而是选择了学习手艺。“一开始我学的是厨师,做了六年厨师后,又去学了驾驶,拿到驾照后,我先是在凤台老家做了几年接亲车队的司机,而后又到杭州干了一年旅游客车的驾驶员,五年前我到了无锡开出租车,现在自己买了车做专车司机,主要跑无锡上海等地的机场,平均下来一个月收入在万元上下,工作不太累,多数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比如今年春节,我就给自己放了15天的长假,年初十才从老家返回无锡开工。”

      老家在凤台的小苏也是一名靠技术吃饭的驾驶员,与专车司机的小周不同,他六年前购买了一辆货车,日常在上海跑短途运输。“平时我们自己找活干,现在这一行我干的久了,也处下了一些老客户,老客户又介绍新客户,我的运输生意做的还算可以,比如‘上海迪斯尼’我就进去送过多次货,几年下来我除买下的这辆货车外,今年又买了一辆15万元左右的小轿车留作家用。”小苏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得益于自己的货车,他准备攒钱在上海郊区买一套住房,过几年把小孩接过去和自己一起生活。现在,几乎每天出车的空暇,小苏都抽空在上海市郊看房,购买一套上海市的住房已经成为他新的生活目标。

(记者 李钧 苏国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