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大爱无形 绵延七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大爱无形 绵延七载
【字体: 】 发布时间:2016/1/19 7:29:2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8爱心俱乐部”连续七年走进孔店乡第一敬老院
大爱无形 绵延七载

      1月16日上午,天刚放亮,住在大通区孔店乡第一敬老院的王庆盒就与其他四位老人一道,站在敬老院外迎接他们翘首以盼的“18爱心俱乐部”的爱心人士。今年,是这个慈善组织连续第七次,走进孔店乡第一敬老院给老人们拜年。按照院方的统计,七年来,老人们共收到了这些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现金超过50万元,“爱”正悄悄改变这里老人的生活。

       孤寡老人喜收“爱心大礼包”

      上午9时多,王庆盒老人突然亮开嗓子向身后大喊:“来了,车队来了!” 只见远处,一队悬挂着鄂A、苏A、皖A、皖D车牌,贴着“18爱心俱乐部”的车队正向敬老院方向驰来。听到王庆盒的呼喊后,老人们几乎是小跑着冲出院子,向车队招手。

      待车辆停稳后,爱心人士亲切地说:“爷爷、奶奶你们好,今年为你们每人准备了北极绒棉被、保暖内衣、被罩各一套,棉裤一条、棉鞋一双、帽子一顶、手套一副、插卡式收音机一台、食品大礼包一份。另外,猴年春节快到了,我们再为敬老院送来一个大冰柜、一台洗衣机,给38位老人每人一个200元的红包,祝大家健康长寿。”爱心人士的话音刚落,有些老人已经激动的眼睛泛起了泪光。王庆盒说:“这些礼物可都是这些好心人自己花钱买的,人家与我们非亲非故,你说,我们能不感动吗?”据悉,当天,来自武汉、南京、合肥、淮南的“18爱心俱乐部”慈善人士共为孔店乡第一敬老院捐赠了价值近10万元的物品。专程从武汉赶到淮南的爱心人士向少军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他开了一夜的车, 16日凌晨才到的淮南,因为连续来了7年,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多数他都面熟,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他觉着奔波千里也是值得的。

      七年慈善改变一家敬老院

      “我们活动室里新装的空调、家庭影院,老人身上穿的新衣服都是他们无偿捐赠的。”大通区孔店乡第一敬老院院长王来富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这已经是‘18爱心俱乐部’第七次来我们院了,每一次来之前,活动组织者靳真林都会提前与老人们进行沟通,了解我们的困难和需要,给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2009年起,每年的春节前,我们敬老院最开心、最热闹的就是这一天。”

      除了给老人们送去丰厚的礼物外,当天上午,参与本次爱心活动的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吴雷、苏斌、张越,为老人拍摄了个人照片及大合照,其他爱心人士则为老人们理发、诊疗;下午,爱心人士为老人们播放电影,表演文艺节目。一天下来,当爱心人士与老人们话别时,不少老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据本次爱心活动组织者靳真林介绍,“18爱心俱乐部”主要是由全国各地商业人士参与组织的一个公益团队,自2009年团体第一次来孔店乡第一敬老院做公益算起,已经七年了,做事贵在坚持,明年他们还会再次前来看望老人。

      图一:爱心人士为老人们拍合影
      图二:给老人送上红包

(记者 苏国义 罗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