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校园,为艰辛母女打造温暖的“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校园,为艰辛母女打造温暖的“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2/22 17:18: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她,是个不幸的女孩,自幼被遗弃,身有残疾,不能像同龄人一样蹦蹦跳跳追逐青春年华;她,又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养母慈爱,用双肩背起她的求学梦。她叫李楠楠,家住长丰县芦塘乡徐庙村。如今,已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视觉传达的大一新生,饱尝生活艰辛的一对母女,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迎接她们的只有一个温暖的“家”。

      全班行动手抬肩扛相伴求学路

      在安工贸的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感人的画面:一群稚气未脱的大男孩自告奋勇地轮流背着李楠楠爬楼梯,或3层楼、或5层楼,女同学则帮着拿书拿工具,同学间说着笑着搭把手,他们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尽管大家都是大一新生,相识仅仅几个月,但相互之间却没有生疏隔阂,有的只是醇厚的友情和关爱。放学后,又有女同学自发组织起来,轮流替李楠楠打饭,送到寝室。有了同学的帮助,李楠楠从未迟到过一次,在她看来,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回报同学们的热心帮助。

      “我们上课的地方经常要爬楼梯,班里的同学轮流背着我上学,让我非常感动。”李楠楠告诉记者,还让她感动的便是自己的母亲。从10岁起,母亲尹素兰便背着她开始了求学之路。除了每天从床上抱上抱下,抱着上厕所,翻身擦洗是必做的,还要接送自己上学放学,母亲还有一大堆田间地头的活儿要做。因为和自己儿媳的一次争吵,楠楠才知道她是妈妈捡来的,这过去的十几年,尹素兰从未告诉过她。尹素兰也自此和儿女分了家,老两口不仅背了一身债,还要在家里种七八亩地养活三人,供养楠楠读书。

       体恤入微 校园成为安身立命之所

      “记得刚进校报到那会,系里的领导看到我的情况后便询问有没有啥要求,自己当时没想这么多,只是申请了不参加军训和社团。”楠楠说,每次回家都要转几次车,上下车都要靠母亲一个人抬,非常不方便。可到了正式开学上课的时候,细心的楠楠发现了变化。她的寝室从二楼搬到了一楼,为了方便母亲照顾,学校专门腾出一间寝室给母女俩生活,还专门拉了一条电线,供日常的生活起居使用。进门口的阶梯一侧被砌上了坡道,就连平时不对学生开放的电梯也破例给楠楠使用。

      为了补贴生活,学校为尹素兰在校外谋得一份差事,每天母女俩也仅仅是在早晚见上一面。晚上10时待到母亲下班回来,才能给楠楠做一顿热乎的饭菜。为了让楠楠能够安心读书,学校免去了其在校期间的费用,并帮其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尹素兰一提到学校和同学们为自己和楠楠所做的一切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也经常告诫楠楠:自己想要有出路就只有读书,做有用的人,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的帮助。

      温馨的家 处处充满温情和阳光

      早些年,为了是否收养楠楠,尹素兰和家人闹翻过,独自一人带着小儿子和楠楠外出乞讨。6年的居无定所,6年的风雨漂泊,6年的相依相伴,让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义更重,情更浓。而当楠楠怀揣理想考入安工贸后,尹素兰的眼睛湿润了,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课余时间,楠楠总是一个人在寝室里照着书本临摹,在她的画本中,有人物、山水,也有皖南民居,虽然画中的风景她从未见过,但她却执着地画着,希望有一天能带着母亲一起出去走走。

      尹素兰告诉记者,楠楠不仅画得好,还喜欢唱歌,在新生入学晚会上她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诗歌朗诵。如果说命运可以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那么让楠楠改变的就是她那充满阳光的内心。在班级辅导员方蕊的眼中,楠楠学习很刻苦,她比平常人更懂得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而楠楠却没有因为自身的残缺而消沉,反而很开朗,懂得感恩,有困难尽量自己去克服。楠楠的同学吴亚婷和胡明月平时一有空就喜欢和楠楠一起聊天,在她们看来,楠楠和同学在一起亲如一家人,同学们对楠楠也没有刻意回避。“楠楠的母亲做了好吃的都会招呼大家一起去吃,那种感觉就像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充满了温馨和欢笑。”

      图:尹素兰静静地站在女儿李楠楠身旁,看着她潜心作画,眼中充满了鼓励和赞许的目光。

(记者 李舒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