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焦岗湖光伏项目发电在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焦岗湖光伏项目发电在即
【字体: 】 发布时间:2015/12/17 7:17: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首次利用滩涂地建设光伏电站,打造全省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容量20兆瓦,年均发电量2500万度
焦岗湖光伏项目发电在即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的绿色清洁能源,取之不竭可再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利用焦岗湖滩涂地,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合作,建设淮南焦岗湖光伏发电基地,一期工程计划于2015年12月底建成投产。

滩涂地架起高桩建电站

12月中旬,记者赶往焦岗湖光伏发电基地,这是位于焦岗湖西北侧滩涂地,记者看到,光伏电站已初具雏形,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已布好桩基的场地正在进行光电板的安装,只见工人们把一块块光电板搬到桩基下,然后便吊装上去,安装到5米高的桩柱上。另一处场地,打桩机还在布桩,轰鸣声中,巨大的打桩机把10米长的桩柱竖起,然后就像钉钉子一样把桩基楔入地下,桩基要深入地下5米,地面上留出5米高的桩柱留待之后安装光电板。光伏电站多是金属和光电板材料,反光强,阳光照耀下,光伏电站亮闪闪一片。

焦岗湖一期光伏发电项目经理聂峰介绍,工程建设由中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承建,工程监理委托安徽能建电力监理咨询公司承担,目前已经进入光伏组件和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项目总投资2.2个亿,已经完成1.3个亿的投资,将在今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打造全省光伏项目示范基地

据了解,光伏电站是指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属国家鼓励的绿色能源项目。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由于太阳光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光伏发电要占用巨大面积,因此一般都在土地利用率不高的荒坡地或滩涂地建设。

早在2014年年中,中电国际合肥代表处即和毛集实验区酝酿利用焦岗湖滩涂地建设光伏电站,在立项后,2015年初,淮南市发改委对焦岗湖光伏项目正式备案,2015年3月两会期间,焦岗湖光伏项目得到安徽省政府和中电投集团公司的高度关注,对焦岗湖光伏基地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把焦岗湖光伏项目打造成全省光伏项目示范基地,要在光伏行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此为目标,淮南毛集实验区与承建方确定,要把焦岗湖光伏基地打造成集生态光伏、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综合示范项目,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

项目工程确定后,今年6月以来,却因连续降雨造成焦岗湖内涝严重,滩涂地一片汪洋,工地厂址积水达3米多深,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和输出线路如期开工。今年的雨期又非常得长,施工方毫无办法,只能等待大水退去。中能建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积极开展排涝工作,9月15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承建方抢抓工程进度,在施工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安排专业人员做好现场工程质量及安全工作,确保一期工程项目按期完成。

光伏发电接入110KV毛集变电站

项目经理聂峰介绍,焦岗湖光伏项目是在滩涂地上建设的,考虑季节性防涝等因素,安装光电板的桩柱要高出地面5米,这样在发洪水时不致受淹。刮风或浪涌冲击很大,为此,桩柱设计高度达到10米,5米打入地下作为桩基,保证基础牢固,另在地面上要留出5米。

据了解,焦岗湖光伏项目一期工程占地600亩,建设容量20兆瓦。工程使用单板1.5平方米的260瓦多晶硅光电板,总用量9.4万块,集光面积达到14万平米,需1.3万根桩柱。这样的规模,年均发电量为2500万度。光伏电站的直流电经升压变压器,采用35KV出线,接入到110KV毛集变电站向电网供电,电力可就地消纳。

毛集实验区发改局局长曹佩娟介绍,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有大量滩涂地,按照省、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会议精神,结合实验区“滨湖小城市,生态大湿地”这一目标,把景区未利用的滩涂地充分地利用好,所以实验区引进了这样一个项目,使得实验区的工业有一个大的提升。光伏发电是绿色能源,在以旅游文化为引领的基础上,下一步,还要把光伏电站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并成为科普基地。

图一:光伏电站初具雏形。
图二:工人们要把多晶硅板安装到5米高的桩柱上。
图三: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图四:打桩机正在架设安装多晶硅板的桩柱。

(记者 张雪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