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最怕下雨,这降雨量稍大一点,巷道里就会积水,把家里淹得一塌糊涂,家具也都泡在水里,心里有苦说不出啊。现在好了,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再也没被水淹过。就算降雨量大,也能很快排掉。”11月29日,家住渔民村的居民崔爱华如是说。
过去 雨水灌进屋东西漂起来
谈话间,让当地不少居民回忆起今年六七月份时的三场大雨。当时,三场长时间强降雨导致市区多个小区和路段出现了严重积水。渔民村是内涝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被积水淹过。
为了应对强降雨,居民们想出了不少办法,比如在下雨前预先用水泥板或者木板抬高门槛,或者用沙袋筑起堤坝等等,防止积水漫入家中。但效果并不理想,只要遇到比较大的强降雨,大部分居民家还是会被淹掉。66岁的王士平大爷对记者说:“今年夏天雨下得实在是太大,雨水根本就淌不出去,家中积水越积越高,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屋里的东西一个一个飘起来。”
“淹得最厉害的时候,积水的深度都能没过人的小腿肚。看着自家最值钱的几台家电泡在水里,心痛啊!以前,一下大雨,大家就心慌,苦不堪言。”据在当地生活了29年的江永织大娘介绍,渔民村位于洛河镇洛西社区杨郢孜,为1983年建成的开放式老旧小区,整体配套设施不健全,小区内环境十分糟糕,尤其是雨天,由于小区内排水沟堵塞,道路积水严重,加上地质特殊,经常造成内涝。
“下小雨的时候,巷道里就像是沼泽地(因为该地下方是深达七八米的锅炉灰),下大雨的时候,这里就变成了一片汪洋。就算是雨停了,也得晒上三四天才能出门,胶鞋更是这里家家户户的必需品,没了它你根本迈不出门。”73岁的崔爱华大娘再次接过了话头,回忆起老旧小区改造前的情景,老人感慨万千,“没有路灯照明,小区夜里漆黑一片。两处公厕全部坍塌,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夏天一到臭气熏人。在这里住了30多年了,亲戚朋友从来没上过门,居住条件太差,请人家都不愿来。”
现在 旧貌换新颜小区变宜居
如今走进改造后的渔民村小区,第一感觉是干净、整洁。小区里铺着宽敞的水泥路,路面上一尘不染,看不到一处垃圾。路旁是规划好的绿化带和疏通后的排水沟,以前小区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整个小区焕然一新。
在小区里徜徉,绿荫满眼,秩序井然,孩子们在新建的小区道路上嬉戏玩耍,一派其乐融融。王士平大爷笑着告诉记者,小区变化最大的是下水、道路和卫生环境。疏通改造后的排水系统让居民彻底摆脱了每逢下雨必然“水漫金山”的历史,原先烂泥坑洞遍地的泥土路实现了“黑改白”,明沟变暗渠的转变,让空气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原先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不见了,有了规划好的垃圾丢弃点,使得小区的卫生环境有了极大改观。“现在这个小区好啊!和以前比,这里的天更亮了,空气更新鲜了,人每天的心情也更好了!”王士平大爷开怀大笑道。
“路畅了、灯亮了、下水道也不堵了……昔日脏、乱、差的小区,如今‘大变脸’,小区道路变成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照明、下水道进行了疏通改造、公厕也拆除新建……”崔爱华大娘感慨地告诉记者:“政府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处处为咱老百姓着想,老旧小区改造把老百姓的老房子变成了新房子,真正把实事办到了居民的心坎里。”
记者从渔民村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大建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小区整个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共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2655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块材2235平方米,铺设混凝土下水管道375米,波纹管下水管道1300米,墙面粉刷修补1280平方米,完成投资100余万元,改造面积2.1万平方米,小区175户居民因此受益。
今后 老旧小区脱胎换骨变“花园”
老旧小区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随着淮南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通区最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也在不断推进中。
据大通区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改变老旧小区以往脏、乱、差的旧貌,根据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有关要求,2015年大通区政府对轴瓦厂家属区、渔民村、橡胶村和九龙农民新村4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改造面积18.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371户,总投资达443.4万元,目前改造工程整体进度已完成90%,预计年底前将完成剩下的收尾工作。此次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疏通、改造排水管道,整修道路,修建休闲健身场地及设施,因地制宜增设小区停车场地,建立和引进物业管理服务等。改造结束后,这些旧小区将脱胎换骨变身城市“花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一:孩子在新铺的水泥路面上玩起了轮滑
图二:改造后的渔民村街景一角
(记者 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