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哈塞哟(音),My name is Wu Tong。”
11月23日中午,来自淮师附小的本报小记者吴彤用韩语问好,英语介绍自己,很快与来自韩国的成施稳、琴旼慧结成了朋友。
笑声不断 “中韩”朋友成一家
根据淮南日报社、淮南市教育局、淮南市外事办主办,淮师附小承办的淮南市中韩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安排,经过公开选拔,来自淮师附小的本报小记者吴彤将作为中韩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的中方一员,带着她结对的韩国朋友成施稳、琴旼慧回到她的家,共度一晚。
当天傍晚5时许,与吴彤已经成为朋友的韩国学生成施稳,琴旼慧与团队分开,入住到吴彤家中。晚6时许,记者敲开了吴彤家的门,房门一打开,记者的耳边传来一阵带着韩语的笑声,只见客厅内5位小女孩正席地而坐,玩多米诺骨牌。
“这两位是我的韩国朋友成施稳、琴旼慧,怕她们感到生疏,我还请来了我的好同学程可芯、周小祺到我们家里与她们一块玩”。吴彤一边忙着和韩国新朋友及她的同学搭多米诺骨牌,一边笑着和记者说话。
“我们玩得可开心了,用英语交流,玩的时候我们还教韩国朋友汉语,你问成施稳到吴彤家开心吗?”周小祺说。“高兴”!成施稳用略带韩语口音的普通话表达了她和同学琴旼慧当时的心情。
简短和记者交流后,五位中韩两国的小姑娘又重新投入到她们的游戏当中,笑着闹着,恍若是久未重聚的一家人。
交流顺畅 淮南美食任你挑
“你们能不能吃辣”?吴彤的爸爸吴刚拿着手机,对着屏幕说出一句普通话,稍作停顿后,他的手机立刻传出一段韩语。听完,成施稳、琴旼慧用韩语回答说“可以”。依靠一部联网手机,吴刚和两位韩国学生实现了无障碍沟通。
“这就是翻译神器”,吴刚点出手机中的一个在线翻译应用软件,笑着告诉记者。记者查看吴刚手机翻译记录,上面近一个小时的内容多与吃相关。“晚上有牛肉排骨猪蹄烤鸡翅,还有夏集贡圆豆腐及蔬菜,可以吗?”“有没有不喜欢吃的东西?”
“这是我们家首次招待外国小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尽全力支持本次活动,做好后勤服务,保证让韩国的孩子们吃得好、住得惯、玩得开心”。张罗了满满一桌饭菜,吴彤妈妈张芳芳依然有些不放心,担心饭菜不合孩子们的口味。很快她的担心就变成了开心,两位韩国小客人挥舞着筷子,吃得津津有味。“明天早餐我们还有豆腐脑和牛肉汤”,吴刚说,淮南特色美食一定要让韩国小客人尝一尝。
恋恋不舍 约好将来再见面
一面、两面、三面……从房门到餐桌吴彤家中共安放了10面中韩两国的国旗,它们倒八字形的紧靠在一起,像中韩两国学生的友谊。
“我们约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再见面”。晚餐过后,吴彤拉着成施稳、琴旼慧的手一起张贴两国国旗说:“她们说我们中国很大很大,她们想学习更多的中文,希望可以到中国更多的地方去看一看,我也希望学会更多的韩语,将来到韩国去逛一逛。”经过一天近10个小时的相处,吴彤、成施稳、琴旼慧已经对彼此的国家和生活产生了初步的认识,相互增加了深入了解的渴望。
睡觉前,吴彤用中国竹笛吹奏了一首动听的《茉莉花》曲,送给她的两位韩国朋友。“晚安”曲尽暂别,吴彤、成施稳、琴旼慧恋恋不舍地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当晚对于她们来说,中韩也许仅有一扇房门的距离,大声说一句话,彼此就能“听到”那份亲切。
图一:成施稳(左)帮吴彤做韩国头饰。
图二:吴彤家准备了丰盛饭菜招待琴旼慧(左一)、成施稳(左二)。
(记者 苏国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