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11月23日下午5时,家住花园村,田区十八小学生李佳蔓家的门铃响了。早已坐在沙发上按捺不住的李佳蔓“腾”地跳起,快速打开防盗门。
“哇,你们终于到了。”虽然23日上、下午的中韩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都在一起玩,可看到金泛毗、蒋有珍两位韩国小朋友来到自己家的时候,李佳蔓还是禁不住激动得满脸通红。
跟着金泛毗、蒋有珍进屋,记者发现两位韩国小同学立刻被一种暖洋洋的气息所包围:室内的空调温度调得像她们韩国家中的暖气温度一样高,迎接她们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除了李佳蔓的爸爸李继洲、妈妈王莉,她的姥姥、大姨、舅舅也来到了家里欢迎“外宾”。当佳蔓的爸妈陪着孩子在外参加中韩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时,她的姥姥、大姨、舅舅正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饭菜、水果,打扫卫生。
带着好奇的目光观察着室内整洁的一切,金泛毗、蒋有珍来到了她们当晚的卧室,又看到李佳蔓为她们精心准备的画着笑脸的大气球,都“呵呵呵”地乐了起来,天真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记者了解到,金泛毗、蒋有珍在韩国读小学五年级,李佳蔓读小学六年级,为了消除3个孩子之间的陌生感,佳蔓的爸爸妈妈,早已经开车带着她们参观了佳蔓的学校,还领着她们打羽毛球,大家在玩乐中也完全了解了各自家庭的信息。
“来,请品尝我们淮南本地出产的水果吧。”李佳蔓邀请金泛毗、蒋有珍吃葡萄、黄晶梨等淮南土特产,还拿出爸妈精心准备的释迦凤梨、橙子。品尝水果后,金泛毗、蒋有珍向佳蔓竖起大拇指。
“这些图片真好玩!”李佳蔓提前了解到两位韩国同学喜欢动漫,就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早已收藏好的网站,三个人一起讨论着对动漫的看法。孩子们一起开心交流时,佳蔓的爸妈一刻也没消停,在厨房里忙里忙外,不大一会儿,一桌香气扑鼻的饭菜便摆满了桌子。
“开饭喽,亲爱的孩子们!”此时已经完全熟悉了家庭环境的金泛毗、蒋有珍可能也有点饿了,刚上桌就想动筷子,但记者发现她们很懂礼貌,忍耐着,并等待大人“发话”。“let's eat.”征得爸妈同意后,李佳蔓说。金泛毗和蒋有珍立刻狼吞虎咽起来。记者看见饭桌上有3种豆腐菜,而韩国小朋友偏爱腐皮。焦岗湖螃蟹、红烧排骨、西红柿炒蛋等,她们也很爱吃。佳蔓妈妈准备的酸奶,两个孩子喝得特别欢。为了这桌饭菜,从菜谱选择、韩国人饮食爱好等多方面考虑,佳蔓妈妈已经通过上网查询,准备了一个星期。即使如此,佳蔓妈妈还是觉得不满意,因为有一两种菜肴孩子吃的不多。在吃饭时,因为韩国小朋友家里有暖气习惯穿得少,佳蔓妈妈生怕孩子们冻着,细心地给她们再添加一件衣服。记者发现,每当大家遇到交流障碍时,就会拿出手机,打开一个“出国翻译官”软件,这个软件特别牛,对着手机说话后,中文翻译成韩文或韩文翻译成中文,都快速、便捷。
“我喜欢这个‘时来运转风车’!”晚饭后,佳蔓和韩国朋友互赠礼物。金泛毗和蒋有珍都急忙打开包装,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她们也送给了佳蔓一家人文具、木雕和面膜。于是大家一起拿着礼物合影。而这一切,都被佳蔓的舅舅王帅拿着DV录像,作为永久的纪念。
晚上8时30分许,当记者将要离开佳蔓的家时,佳蔓爸妈正和3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金泛毗和蒋有珍开心地说:“我们韩国人现在可能也在家包饺子。”记者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金泛毗和蒋有珍一直生活在这个家庭中,不是刚来不久,也不是第二天早上就将离开,而是如佳蔓的妈妈说的,“快乐的一家五口,永远生活在一起……”
这是不是有一点奢侈呢?呵呵,“韩国小朋友,我们爱你们!小学、中学、大学……”李佳蔓说,她会一直和金泛毗、蒋有珍两位韩国小朋友通过网络保持联系。
图一:李佳蔓(右一)和两位韩国小朋友互赠礼物。
图二:李佳蔓(左二)一家和两位韩国小朋友一起包饺子。
(记者 张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