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昌涛
记者手记:
公交车上的不文明行为还有很多,比如高谈阔论、吃东西、穿着暴露、骚扰他人等。这些不文明行为给乘客心情添烦,给城市文明添“堵”。
穿街而过的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记者调查出部分市民乘坐公交车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不是为了揭短亮丑,而是为了让大家反思自我、携手改进,共同创建文明的乘车出行环境。
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车厢社会”可以说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近段时间,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我市多数市民都能够做到文明乘车,但不少乘客的行为与“文明”二字相距甚远。
后门有门神 下车堵着路
公交车上,每一次下车的前一站,大都有广播提醒乘客提前做好下车准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不下车的乘客却一直“霸占”着后门位置,堵住了下车乘客的通道。
7月2日上午7时50分许,记者坐上一辆3路公交车,一名中年男子也一起上了车。由于车内稍显拥挤,该男子上车后便直接站在了后门位置,并用手抓住后门边的一根护栏,身体则很自然地将车后门堵住了一半。公交车到站后,这名中年男子忙着玩手机,并没有下车的意思,下车乘客只能从男子身边挤过去,该中年男子却丝毫没有避让的动作。记者注意到,公交车停了几站后,该中年男子才下车。
家住淮橡新村的张女士表示,站在后门处的乘客,容易让其他乘客误认为是准备下车,于是就站在他的身后等待。这略一等待容易出麻烦,因为上班高峰期,公交车在每个站台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一不小心,就会贻误了下车时机,甚至因此产生争吵。
坐外面座位 让人往里挤
公交车车厢后部是双人座,部分市民喜欢坐外面的位置,让里面的座位空着。于是,后来上车的人,必须得很不方便地挤到里面去。往往挤进去的那个人车途较短,下车时还需再挤出来。7月1日下午,乘坐公交车时,记者就发现了这一情况,经记者调查,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经常乘坐公交车的李先生表示,公交车的座位设计相对较窄,里面的位置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并不宽敞,而坐在外面的座位,属于乘客的有效利用空间大一些,乘客的腿可以伸展开,比较舒服。而且,乘客往往有这样的心理:坐在里面的话,你上下车时就必须经过外面那个人的同意,而且走出来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如此,“外面”和“里面”便代表着主动和被动,部分乘客当然觉得坐在外面就是掌握了主动权。
不过,经常从市区坐车去八公山上班的张女士表示,由于路途较远,不急着下车,她平时乘坐公交车喜欢坐靠窗位置,这样还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不用很麻烦地让短途乘客挤进挤出,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
跷起二郎腿 蹭人一身灰
公交车内空间本来就不大,当你上车的时候,有时会目睹这样的情景:坐在前面过道两侧的乘客跷起二郎腿,让其他的乘客不方便行走。
7月1日下午,记者乘9路公交车,上车后,看到后排有座位就准备向后走,却发现坐在前门边第二个座位的中年男乘客跷着二郎腿。由于这几个座位较高,跷起的二郎腿自然也低不了,伸到了通道中间,有成人的膝盖部位高,令记者“望而生畏”。一名打扮时尚的年轻女子上车后急匆匆直接往里走,绕道二郎腿时不慎被绊了一下,虽然马上就站稳了,但裙子上留下了一块明显的灰印,拍了两下也没拍干净。她气愤地瞪了“二郎腿”一眼,对方却视而不见的样子。
经常乘公交车上班的吴先生认为,公交车上跷二郎腿,对当事人来说或许是一个习惯性动作,但在公交车这个公共场合,一方面不雅观,另一方面给本不宽敞的通道设下“障碍”,不仅有时会弄脏他人衣服,还有可能绊倒儿童和老人。
前挤后部空 不往里面走
上下班时间乘坐公交车时,大家会看见这样一种现象:车厢前部人挤得满满的,而车厢后部相对较空。这时司机会大声喊:“大家都往后面走一走!”多数乘客却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大都不愿挪步。
7月1日上午7时40分许,记者从教院乘3路公交车前往谢家集方向,上车后车厢前部的乘客挤作一团,司机大声提醒“上车的乘客都往后面走一走”,但是大部分人只象征性地动了动。记者侧身艰难地穿过拥挤的人墙,好不容易来到车厢后部,发现相对车厢前部的拥挤,车厢后部空旷许多。即便如此,大部分乘客上车后或就近握住把手,或就近扶着护栏,站立在车厢的前部或中间,不愿向里面多走一步。
在八公山区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高峰期乘坐121路公交车,乘客之间、乘客与司机之间,经常会产生争论,甚至有些乘客之间还会发生争吵升级成骂战。高峰期乘坐121路公交车的市民接踵摩肩,由于有些乘客上车之后习惯站在车厢前部,导致未上车的市民挤不上来,甚至公交车的前门被人堵着,司机关不了门,更无法行驶。司机喊乘客往后面走一走,旁边的乘客由于挤不动,也会吼司机。有的乘客试图往车厢后面挤,一不小心踩上过道上乘客的脚,或者碰疼了谁,彼此有时会争吵起来,甚至互骂。
一位3路公交车驾驶员告诉记者,按照公交车的上车规则,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乘客上车后应该自觉向车厢后面走。如果大家真的都这样做,高峰期拥挤现象能得到一定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