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尚塘乡农村春节备耕见闻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全市最偏远的尚塘乡农村采访,看到这里的农民并不像往常一样忙着买年货、置新衣、备烟酒,传统的过年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忙于春耕备耕,相互比着把庄稼“马侍好”(方言:把好关的意思)成为这里农户新时尚。
1月29日,在乡政府北一公里不到的郭王村,记者一眼看到东侧30多亩蔬菜大棚,大棚的主人是淮南市人大代表孙多梅,前两天刚从市里参加市人大十五届三中全会回来,便和丈夫王勇一头扎进大棚里移栽早春辣椒苗。孙多梅告诉记者:临近春节这几天,我们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就忙着逐个大棚移栽辣椒秧苗,再过两个多月新辣椒就可开花结果了,和去年一样,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去年一个棚赚了1万多元,一茬秋延型反季节辣椒就把全年的材料、化肥钱赚回来了。今年国家给我投资建造的沼气工程刚刚完工,我要发挥沼气池提供的沼渣沼液绿色肥源的作用,准备再建几个大棚,多生产些绿色无公害果蔬产品来。”王勇也笑着说。
距离孙多梅果蔬大棚不远的地方是一家养牛场,记者看到不到半小时就有四、五辆手扶拖拉机拉着牛粪在从场门前进进出出,以为是牛场职工在清理牛粪卫生。村民王文京说,那些拉运牛粪的车辆是种瓜和种蔬菜农户各家各户的,不是牛场的车辆。记者前去探个究竟,看到门牌“凤台县京凯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几个金字在小雨的清洗下特别明亮。
“这几天来场里拉运牛粪的瓜农络绎不绝,我们采取以草换粪的做法,即种瓜农户从家里拉来作物秸草,换回牛粪回去种地,农户不花钱买粪,我不花钱买草,不仅实现秸秆循环利用,而且清洁了乡村,达到多赢的目的。”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养牛场年存出栏肉牛300头,年需要养牛饲草540吨,年收集牛粪2000吨,通过“以草换粪”,大大减少公司的养殖成本,同时也为农户减少不小的购买化肥资金,减少了种地成本。在牛场集中收集的牛粪旁,两辆来场拉牛粪的农户脱掉棉衣正在向车厢里甩牛粪,年逾七旬的老农王凤光边装牛粪边向我介绍经验:我家每年种植西瓜面积都在6亩以上,这些瓜的肥源主要靠从牛场拉牛粪做基肥,牛粪不仅肥田,调节土壤墒情,而且用牛粪种出的西瓜格外甜,客户知道我的种瓜底细,都爱到我的瓜园收购西瓜,每年西瓜下来,不出地头就销售一空。“像我这样从家拉草来牛场换粪的种瓜农户还有王西伟、王孔、王凤龙、李占标等20多户”王凤光屈指悉数。
尚塘乡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乡长李国纯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又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们尚塘乡农户在做土地文章上有了新招数,出租、流转土地面积会大幅度增加,种地大户的积极性更高了,这几天,乡里趁农民工返乡过年之机,把农家肥种地的好处向广大农户做了反复宣传,不少村还组织基干民兵为军属家庭和计生光荣户、困难户助耕,出现前所未有的备耕热潮。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