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商投资服务局情牵北武村发展纪实
“我今年过年就不再发愁了,感谢你们帮助我度过年关。”2014年1月18日,操着一口浓重四川口音的80岁贫困老人文光明接过1000元慰问金和两桶油,激动地对前来慰问的市外商投资服务局和淮南浙江商会的工作人员说。文光明10多年前从四川迁居到潘集区夹沟镇北武村,多年来生活贫困,但是市外商投资服务局和淮南浙江商会没有忘记他们。陈集小学六年级学生、留守儿童武新悦收到1000元慰问金后,热泪盈眶。
“久居闹市无宾朋,人在僻壤有远亲。”
对北武村1300多名村民来讲,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市外商投资服务局来到了该村,攀穷亲、解民困、助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2011年10月至今,市外商投资服务局多次深入联系点潘集区夹沟乡北武村开展调研走访。在走村串户中,该局先后访问了30多位老党员、老村干、种田能手和村支“两委”的干部,并与部分群众进行了四次座谈。通过调研,了解到该村与怀远县的农村接壤,地处市区最北部的偏远地带,全年仅靠一季麦、一季稻的收成,没有其他副业,村级经济几乎为零,是一个典型的偏僻贫困村。由于村级经济薄弱,该村长期以来没有一条通乡通村的像样道路,泥泞小道,坑洼不平,农民生产、生活“出行难”,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的发展。该村办公设备简陋,没有电脑及打印设备、没有对外通讯的联络工具,不能及时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农民的信息也比较闭塞,观念陈旧、保守。
针对以上梳理出的三个热点、难点、矛盾突出的问题,市外商投资服务局党组几次召开专题会,制定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措施。该局邀请市农委组织涉农专家,赴北武村开展农业技术辅导和专门培训,指导村支“两委”干部和村里种田能人以及发展多种经济的积极分子,充分利用村里与怀远交界处的100多亩林地,凭借与黑河临近具有较高生态环境的优势,采取发展畜禽业、渔业、果园林业等林下循环经济的方式种植蔬菜大棚。
解决该村的“行路难”,铺好“致富路”。积极争取市交通局予以大力支持,在修建县区乡镇道路的专项资金中,给以倾斜和帮助50万元,使北武村4个自然村,村村都通上宽敞、舒适的水泥路,圆了北武村村民几代人的梦想。村民们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把这条长达2公里多、宽6米的环村路命名为“党建路”。
建立“信息网”,架起“科技桥”。该局从局办公经费中挤出4万元,帮助北武村村部添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及相关软件,把村部的科技信息中心建立起来,及时为村民提供脱贫致富的科技信息;同时购买办公桌、会议桌和档案柜以及科普丛书、期刊、杂志等,把村部的读书阅览室、会议室建立起来。
村企手牵手,搭建新平台。该局开创全市“政企携手大走访”之先河,促成淮南浙江商会与北武村结成“村企共建新农村,扶贫促富奔小康”的帮扶对子,签订“村企手牵手,共建新农村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捐资助学、造就人才,提供岗位、解决就业,打通销路、促销农产,结对帮扶、恤弱残残等方式,支持北武村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