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九三学社淮南市委员会的发言:整合特色文化资源 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九三学社淮南市委员会的发言:整合特色文化资源 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21 8:20: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注重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通常从城市建设风格的总体设计、旗舰类文化项目、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三个方面展开。在我市未来的建筑风格的设计中可适当增加楚淮文化元素。建设一座有淮南特色的豆腐文化博物馆;建设环焦岗湖自行车骑行赛道;建设少儿艺术学院,打造一座大型的少儿艺术实训基地,定期举办省、市级以上赛事的同时,培养一批优秀的少儿舞蹈编排人员。在满足我市少儿艺术教育的同时,可吸引周边城市少儿来我市接受培训。
(二)加大媒体宣传,激励全市人民支持参与
我市的特色文化资源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很少为老百姓津津乐道或者感到骄傲,这一定程度上与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建议增加纸质宣传册的数量和质量,让市民们能够在闲暇时间阅读;编写民谣,在市民间广泛流传等。
(三)在政府官网上开设民间艺术专栏
或者建设淮南特色文化网站,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和欣赏淮南子文化研究、推剧艺术、花鼓灯艺术、淮南精品文学艺术等艺术魅力和价值。根据我市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规划,组织开发反映地方产业、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文献资源库,或设立专题馆藏项目,突出建设重点、形成品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