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农科所首次试验一季早熟水稻一季草莓种植模式
水旱轮作 攻关草莓“抗重茬”技术
春华秋实,眼下,正是秋粮收获季节,农民们在收获水稻后,大都开始种植冬小麦了。而在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的草莓基地里,这儿已早早地种上了草莓苗,以待来年采摘收获。为攻关草莓“抗重茬”技术,淮南市农科所今年首次试验一季早熟水稻一季草莓种植模式,期望利用水旱轮作,杀灭对草莓有害的“土传病害”,攻关草莓“抗重茬”技术。
草莓好吃,让市民得享口福,特别在淮南,本地就有草莓基地,市民更方便吃到新鲜的草莓。草莓好吃,但也娇贵,特别是草莓种植不能重茬,要换田换地,莓农因此劳神费心。在淮南草莓种植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淮南市农科所开始攻关草莓“抗重茬”技术,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病害发生,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市农科所在大通孔店草莓基地里,利用水稻轮作,试验草莓“抗重茬”技术。市农科所栽培研究室主任王素介绍,近年来,随着淮南草莓产业逐年发展壮大,草莓连作障碍问题随之凸显,且连作所引起的病害越来越突出,导致草莓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按照市农委要求,市农科所成立了草莓轮作抗重茬研究小组。王素告诉记者。草莓“抗重茬”栽培是普遍性的技术难题,许多瓜果类作物如西瓜、酥瓜、花生等,由于“土传病害”的影响不能连作栽培,那就是不能在同一块田地里连续种植,必须要换到其它田地里,只有隔了几年之后才能重新种植。否则,重茬栽培的瓜果长势衰弱,或病害严重,无法正常结出甜蜜的果实,丧失了栽培价值。对种植户而言,农户一家一户进行轮作换茬,存在地少、难以找到理想地块等问题,难免劳神费心。
据了解,作物“土传病害”或是真菌、霉菌或是病毒等,在作物连作中,不断积累增殖的有害病菌暴发,作物便因此遭受“灭顶之灾”。克服连作障碍,便是杀灭田地土壤中的有害病菌,阻碍“土传病害”传播。对于草莓而言,不能换地的要“休田”,即利用夏季高温“闷晒”的方法,在浇灌肥水的草莓田上覆以塑料薄膜,这样,在毒辣的日头下,薄膜里的土壤温度升高,甚至可达到六七十度,由此杀灭有害病菌。
而水旱轮作也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有效方式,在水田中,土壤淹没在水中,处于缺氧环境中,而“土传病害”的病菌得以抑制及杀灭,无法得以增殖暴发,每年水旱轮作循环往复,由此克服连作障碍。
有鉴于此,淮南市农科所在今年春夏之交,待草莓罢市后,在空出的基地草莓田里,尝试种植早熟水稻品种。科技人员期望,在草莓休田的这个夏秋季时节,早熟水稻正可以生长,当然,这块田以种植草莓的农时为主,早熟水稻只是利用草莓休田的茬口。为此,科技人员通过多方考察学习,最终选择了生长期短的日本品种——“越光稻”,“越光稻”为优质稻米,糯香四溢,口感上佳,市场价格高。
市农科所采用一季水稻一季草莓轮作的种植模式,在孔店乡民丰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首次进行试验,这里同时还是市农科所草莓新品种试验示范育苗基地。在对“越光稻”经过播种育秧后,春夏之交草莓罢市后,草莓田里便灌入了水,开始插栽“越光稻”秧苗。有了阳光雨露的滋养,“越光稻”长势旺盛,生长、扬花、灌浆、成熟,随着稻子一天天弯下了腰,就到了收获的时节。对作物茬口安排时机而言,“越光稻”成熟之时,便是草莓苗下地之际。
收获“越光稻”后,大田里重新种上了草莓苗,今年,这里的草莓苗管理得格外精心,这承担着科技人员和莓农们的期望,他们期望通过水旱轮作模式,既克服草莓重茬病害,又为草莓种植户增加一季“越光稻”收入,以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图一:草莓田里种植的早熟水稻——“越光稻”。
图二:市农科所专家查看草莓苗生长情况。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