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社会新闻 > 瓦埠湖农民培育出红菱新品种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瓦埠湖农民培育出红菱新品种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0/8 6:42:0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瓦埠湖盛产红菱、鸡头菱等水生蔬菜,在红菱生产中,淮南市谢家集区孙庙乡农民戚良浩利用当地小红菱杂交,培育出“淮菱1号”,前不久,这个“淮菱1号”被安徽省农委非主要农作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红菱新品种。

       仲秋,孙庙乡瓦埠湖畔,水稻已经成熟显露金黄。瓦埠湖面波光粼粼,水鸟翔集,景色怡人。浅水中,鸡头菱正在收获,红菱也即将成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水生蔬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红菱产量,优化红菱品质,淮南市丰浩水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戚良浩在引进江苏优质红菱品质的基础上,与本地小红菱杂交,得到了“淮菱1号”红菱新品种,如今,这个新品种正加快繁育,以利于进一步推广。

      瓦埠湖畔的新品种繁育基地是一处独立的水塘,周围是稻田,没有其它的红菱品种,避免杂交,保证红菱新品种纯粹。水塘中的红菱覆满水面,其长势茂盛、生机盎然。戚良浩介绍,过去瓦埠湖都是本地的小红菱,后来他们合作社从江苏引入了“金湖扒菱”品种,品质好,产量高,成为当地主要红菱品种。

      在红菱种植生产过程中,戚良浩进一步考虑,能否在“金湖扒菱”品种中加入本地小红菱的基因呢?本地小红菱肉质紧密,嚼头更好,并且本地品种更适应当地水域,长势好,抗病性也强些。

      善于琢磨的戚良浩便开始了培育红菱新品种的进程,他选择长势旺盛的红菱亲本,在红菱开花的时机,将“金湖扒菱”和当地小红菱进行人工授粉,这样,所结的果实便是杂交品种,待果实成熟时,戚良浩选择性状好的红菱果实留种。第二年,再重新选择水塘,以利品质纯粹,避免其它红菱串种。就这样,经过几代提纯繁育,戚良浩把品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向省农委申请鉴定。经过专家评判和审定,戚良浩培育的红菱被确定为新品种,被命名为“淮菱1号”。

      戚良浩说,自己一个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能培育出水生蔬菜新品种,感觉很自豪。下一步,他要把这个优质红菱新品种种植到瓦埠湖中,以利增产增效。有了这个开头,自己培育新品种的信心更足了,他还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水生蔬菜品种。

      图一:长势旺盛的红菱新品种“淮菱1号”。
      图二:戚良浩向记者展示刚刚采摘的红菱。

(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