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个月,骑行2000多公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凤台人杨晓岩就身体力行给自己的儿子上了生动的一课。家境殷实的她没有选择乘飞机、坐火车或是自驾游,而是“撺掇”刚刚初中毕业的儿子与她一起,沿川藏线骑行2000多公里去拉萨。杨晓岩说:“有一句话说得好,给孩子讲人生经验,不如陪他亲身经历。”
妈妈“撺掇”儿子骑车去西藏
9月10日,教师节,今年的这一天对杨晓岩来说有些特别,因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她担任了儿子人生中第一次千里骑行的导师,两人一人一辆自行车,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沿川藏线骑行2000多公里走了一趟拉萨。
杨晓岩是凤台人,骑友界的新手,今年3月25日买的车子,26日开始练习,刚开始一个人骑行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凤台到寿县。萌生带儿子一起骑行川藏线的念头,是因为她看了一部叫《转山》的电影。电影中的风景及骑行者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杨晓岩,于是,她暗下决心,决定带着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子,来一趟吃苦之旅,希望自己的儿子经过这段艰难的旅程,能够收获一个新的自我。
“有一句话说的好,给孩子讲人生经验,不如陪他亲身经历,所以我对儿子说我今年最大的梦想就是骑川藏线,我都四十岁了,再不骑,就骑不动了,儿子一开始没答应陪我一起骑,说要骑你自己骑,后来经不住我的‘撺掇’,就答应了。”杨晓岩告诉记者:其实,当时她的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自己和儿子两人能否完成这趟艰难而漫长的旅程。
担心危险家人极力反对
下定决心之后,杨晓岩在接下来的四、五月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5点20分起床送儿子上学后,自己便独自一人从凤台县城骑车到寿县或是八公山森林公园,进行四十公里的拉练。杨晓岩告诉记者:她儿子平时比较喜欢骑自行车,体力也好,而自己毕竟年龄大了,为了不拖孩子后腿,她在出发前每天都坚持苦练体能。
杨晓岩的儿子中考结束后,她又陪着儿子进行了一星期的拉练,两人都觉着体能没有问题了,遂决定搭乘6月23日合肥飞往成都的飞机,去实现川藏线骑行之旅。杨晓岩告诉记者:临行前,包括自己丈夫在内的所有家人,都认为杨晓岩平时所说的骑行川藏线是句玩笑话,可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杨晓岩的家人才明白“杨晓岩玩真的了”。
杨晓岩的计划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要求杨晓岩母子:“去西藏玩可以,报个团跟旅行社都行,但就是不能带自行车,说什么都不准骑车去。”最终,杨晓岩母子以“绝食”要挟,才获得了家人的准许,踏上了飞往成都的班机。
给儿子打气一起骑完川藏线
9月10日,记者联系到杨晓岩时,她的儿子已到寿县一中读书,记者通过杨晓岩的描述,了解了他们母子的这一段特殊的骑行之旅。
杨晓岩告诉记者:她和儿子6月底从四川成都开始骑行,一路骑过雅安、康定、芒康、八宿、然乌、林芝等地,最终于7月26日到达西藏拉萨,历经一个月,骑行2000多公里。
旅行的第二天,杨晓岩在日记中写道:“从雅安到新沟,一路上没什么骑友,基本上就我们娘俩,晚上天黑了,又下着雨,因为四川是巴山夜雨,每天晚上都会下雨,当时在路上我心里想着这到底值不值,一路上不停地给儿子加油打气。”
令杨晓岩和她儿子没想到的是,冒雨骑行只是川藏线给他们的“见面礼”,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骑行时光里,他们母子先后经过了趟水路、高原反应等等磨难。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杨晓岩骑行期间发送的多条短信,“昨天的东达山,一路哭了多回,被儿子气哭的,他骑到了极限,人太累了。”杨晓岩的一条短信这样写道。这些短信,每一条都记录了一场艰难,而每一场艰难过后,他们母子又重新看到了高原之上的别样风景。
川藏线骑行结束之后,杨晓岩和她儿子各自都有了收获。
图一:骑车到达拉萨。
图二:踏上骑行川藏线之旅。
(记者 苏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