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窑镇泉源村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走进大通区上窑镇泉源村,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村庄依山而就,道路整洁畅通,路灯整齐排列,水塘碧波荡漾,农家妇女在清澈的泉水深井旁,洗衣、说笑、拉家常。
泉源村位于上窑镇东部,北依上窑山脉,西与马岗村相接,新武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区内5个村民小组,591户,2641人,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宜业。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兴业富民乡村
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泉源村积极利用本村的优质自然资源,大力扶持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村北沿山的荒山荒坡大力发展植果树和乔木业,形成了沿山果林带和森林景观带;在村后山水库四周沿山大力发展石榴、葡萄、桃、李等水果种植业,努力打造以水库为中心、集休闲和垂钓与一体的水库休闲景观带。同时,该村还利用水库水利优势条件,兴建旱涝保收的小麦和水稻生产基地,种植优质无公害小麦和水稻,并规划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和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无污染、低耗能的农业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基地,建设绿色优质米面加工厂,配套养殖饲料厂,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基础。泉源村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中,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结合起来开展,努力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该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村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近年来,该村结合生态文明创建,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为切入点,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通过财政补贴,引导村民陆续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46座,为今后环境的长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194万元资金用于泉源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工程现已顺利完工,对村农业灌溉和防洪防旱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投入30.55万元对村庄内的主干道路及到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建设,全村90%农户的主干道和小巷都通上了平整、宽敞的水泥路,更加方便了群众的进出;投入1.5万元在道路两侧种植了树木,绿化了村庄道路环境;投入12000多元在村内安装了28盏路灯,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投入了10000多元完成了南大塘清淤、修塘埂工程;加强了村内养殖户的卫生管理工作,对规模养殖户统一建造了沼气处理池。这些“民心工程”改善了环境,美化了家园,获得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创新社会管理 营造文明和谐新风
泉源村在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注重树立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卫生家庭”评选活动,评出“好媳妇,好婆婆”,积极引导农民摒弃传统生活陋习,倡导尊老爱幼、文明和谐新风尚,积极营造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积极争取18万元资金对村办公楼进行了改建,并对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既改善了办公环境,也提高了为群众办事的工作效率。按照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的要求,投资7万元改造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方便了村民就近就医。2008年由加拿大儿童基金会、加拿大商会(上海分会)出资20万元,上海医药协会出资30万元,政府出资60万元,本村民营企业家出资6.9万元对泉源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建造了一幢三层高,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抗震强度8级以上,座北向南的崭新教学楼,并购置了电教设备和课桌椅等。2009年1月全部完工,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同时泉源村企业家还定期捐款捐物救助贫困学生,鼓励教育下一代勤奋学习,建设家园。
每逢周末孩子们有的在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里汲取着丰富的课外知识,有的在篮球场上、乒乓球台前和象棋桌上一展风采。夜幕降临时,爱好舞蹈的农家妇女们根据个人爱好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在村民活动广场上兴高采烈地表演着,这一切都是美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果。
(通讯员 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