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毛集实验区工委书记 孙仰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首次用单独篇章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毛集作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使命。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积极打造生态新区,全力实现绿色崛起。
坚持生态立区,为绿色崛起提供科学的战略导向。近年来,我们立足区情,错位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区”作为首选战略,普及生态观念,强化生态自觉,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建设,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省绿化模范区、省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生态区”等众多荣誉称号。目前,“买下绿色等于买下健康,享受绿色就是享受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可以说,毛集发展的大动脉里流淌着绿色的血液。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始终从全局的高度看待和谋划生态的发展,把生态建设看作毛集的“传家宝”、“命根子”和“钱袋子”,强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线”的理念,增强“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始终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环境,为绿色崛起提供丰厚的资源条件。近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扩大绿化面积,精心打造生态环境。特别是今年,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抓手,提出打造“皖北绿洲、森林毛集”的目标,城区绿化率和绿地率分别提高了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目前,全区绿化面积是6万亩,森林覆盖率20.8%,城区绿化覆盖率43%,绿地率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生态建设在皖北地区名列前茅,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今后,每年都将掀起“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热潮,扩大面积、更新树种、优化结构、提高档次,形成“点、线、片、面”相结合的绿化格局,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城林相融、人城相依”的生态景观,用3至5年时间,将毛集建成一个城水相融,林木相穿,花木错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天然氧吧”,把最好的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发展生态经济,为绿色崛起提供独特的产业支撑。近几年,我们坚持“靠生态美丽,靠生态富裕”,正在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今后,将继续走好“四个路子”:一是发展生态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以省级开发区为平台,依托新时代钢构、欣凯机械等企业,发展加工制造业,坚决贯彻“凡是污染的企业一律拒之门外”方针,加快建设以“生态、低碳、科技”为鲜明特征的“百亿园区”。二是壮大生态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以农业示范园为平台,依托绿馨、绿洲、绿吧、绿茵、绿岛等生态园,加快建设“优质水稻”等五个基地,精心培育“现代园艺”等四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乡村。三是打造生态旅游,走回归式自然化之路。以焦岗湖景区为平台,依托度假村和影视城,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温泉度假酒店投用,加快水上高尔夫练习场建设,加快影视城影视制作,打造区域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实现旅游与经济相促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四是建设生态城镇,走集约型特色化之路。以绿色城镇为平台,依托东方名郡、绿茵家园等居住小区,建设一流人居环境,打造“城在绿中,水在城中,居在园中,人在花中”的生态城区,把毛集建成宜游、宜居、宜商、宜业的滨湖新城,使“走进毛集、回归自然、享受生态、品味文化”成为现实。
创新生态机制,为绿色崛起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探索和完善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首先,完善考核体制。按照统一部署,强化绿色GDP观念,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其次,建立统筹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加强全域生态建设的同时,重点保护好焦岗湖生态旅游资源。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要求,实施退网还湖,安置渔民上岸;加强污染防治,防止面源污染;加固环湖堤坝,提高抗灾能力,使万亩荷花淀和芦苇荡等湿地景观,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再次,严格保护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环境保护的门槛,引导发展真正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绿色崛起任重道远。十八大报告,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号角,我们将行动起来,把绿色打造成毛集最靓的名片和最大的本钱。可以坚信,不远的将来,一个自然风光更加秀丽、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态毛集将崛起于美丽能源城的西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