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连着民心。民生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因此要多谋民生之福,多解民生之忧,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生活地更好。
1、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只有就业规模扩大了,劳动者的收入增加了,扩大消费才有条件。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是:高端人才不够用,低端人才不适用,年轻人才不敢用,特殊人才不会用。十八大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让更多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奋斗,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一张“安全网”,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意愿。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将民生工程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加大这方面投入,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真正起到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作用,解决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中国制造”以“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优势风行全球,却也频频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卖掉8000万双袜子才够买一架波音飞机”,要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如今上天、下海、国防等方面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7000米海底;东风41D弹道导弹成功试射,歼20与歼31成功试飞;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智造”新形象,推动我国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发展“中国设计”、“中国品牌”、“中国服务”,丰富“中国智造”更深层次的内涵,可喜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我们有理由坚信要不了多久美丽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中闪亮登场。(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