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卫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对文化大发展的战略决策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阐述,对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战略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一、十八大报告强调三个“坚持”, 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两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国家的道路就是坚定不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服务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服务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十八大报告又强调必须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只有贴近实际的文化才是最真实的文化,贴近实际就是要事实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化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决定文化要贴近生活的原则。只有贴近生活的文化,才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贴近群众是文化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人民群众是文化直接服务的对象,要针对不同群众,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文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服务”是根本,“双百方针”是保障, “三个贴近”是关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坚持”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定了在文化建设领域长期坚持的方针。
二、十八大报告强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认为文化具有二种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表明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文化产业上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我们向社会、向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冲突,和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来,所以把好文化产业内容观是第一位的。由于文化又具有商品属性,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创造的市场经济效益也是不可限量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