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勇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主题的关键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为“中国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十八大报告叫我豁然开朗。它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的一大难题,那就是关于“中国道路”的内涵与外延。在我国学术界中,大多数专家学者持有的主流观点认为:“中国道路”只能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时期起算。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可见“中国道路”不能只从1978年起算。用报告的话来说讲,它“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我认为:这是从广义上肯定了“中国道路”。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核心,正是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这样一来,我还发现:广义的“中国道路”,包括两大历史发展阶段: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的。它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中又可以划分为三个次级历史阶段:1、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其接力探索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承上启下,邓小平继往开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非常时期改革开放的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3、新世纪改革开放的道路。以胡锦涛为代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狭义的“中国道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内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道路”是面向未来的。 (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