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红
十八大报告在一开头就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继续”二字有什么深刻含义?报告的第十二部分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二字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基层党建方面,十八大报告有很多新的提法,比如:“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这些新提法释放出哪些新信号?预示着今后基层党建将会有哪些新举措?围绕围绕这些问题,我谈谈我的理解。
十八大报告所说“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从国情的变化来看,就是胡锦涛在7.23讲话中所指出的,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是我们党对党情变化的最新判断。当前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党员数量庞大并且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6月,全国党员总数达8342.7万名,相当于德国的人口。十七大以来,5年的时间里,发展党员1322.8万名,相当于柬埔寨的人口,等于5年制造了一个柬埔寨。这么大的党员队伍怎么管理?二是党员队伍的阶层构成更加多样化。过去主要是以农民、工人为主,后来扩大到知识分子、军人、干部、学生等,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扩大到私营企业,还有一些非公有制身份的党员、流动党员。党员的成分越复杂,就越难管理。三是党员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但结构性失衡严重。现在我们有35岁以下的党员2062.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这么多的年轻党员怎么教育?另一方面,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仍然严重,甚至在一些农村、建筑行业和采掘行业出现了党员断层现象。党员结构极其不合理,怎么调整?我们讲,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党员队伍如何才能胜任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所以,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这个“全面”二字,也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
那么,怎样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其中有个重要内容就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具体说,有三条新措施、新办法,这就是十八大提出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这三个新办法是近两年各地的实践创新,这一次,都写进了十八大报告,这是今后基层党建的新举措。此外,基层党组织还要向“服务型”转变,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其中“服务型”是一个新概念。什么是服务型党组织?怎样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