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的水面已结起一层薄冰,北风拂过,“药材之乡”亳州的冬日更显寒冷。而在位于该市工业园区的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在中药饮片车间,多台机器正在不停运转,机器旁几个大塑料筐内装满了各类药材及石膏等原材料。在每台机器两侧,各有2名工人密切合作,他们中一人将所要选取的各类药材逐一放进一个小碗中,另一人不断进行称量,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重量。各种材料配备无误后被倒进机器中,机器随即将其装袋并封口,最后吐出一袋袋成品饮片。
在产品展示区,公司开发的银黄颗粒、葛维康片等新药在陈列馆内整齐排放,而在旁边的立柜中,与韩国合资及与日本合资的各类药品达到数十种。“出口占公司的很大一块,去年出口销售收入2700万美元,今年达到了5000万。”公司负责人介绍道,该公司今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明年还将投产王老吉凉茶生产线,光这一项年产值将达12亿元。
广印堂药业只是亳州市众多制药企业的一个缩影,而在阜阳,药业也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在太和经济开发区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内,厂区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中药清香味。薄荷等几种天然中药材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工序后,最终生产出拉米夫定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抗艾滋病新药。
在药物反应车间门口的墙上,“严禁携带火种、手机”的提示非常醒目。记者关掉手机后进入车间,车间内一根根管道连接着的许多罐子安静而又神秘,工人们正在严密监控着每一道工序的反应时间。“这里面有几十种材料,反应的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而从开始发生反应到一道道工序下来,有的药品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车间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贝克药业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抗艾滋病原料药生产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手性化合物合成技术,未来将建成国内产能最大、品种最全的抗艾滋病原料药生产基地。
在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记者穿上工作服,戴上帽子、手套和鞋套,穿过上百米隔离通道,进入了药物包装车间。几道流水线透过玻璃墙上的窗口将成品药源源不断地送入该车间,已完成封装的瓶装药丸、整版胶囊在一张张工作台上堆积得如同一座座小山,静待着包装这最后一道工序。
在瓶装药丸的贴标签工作台上,堆积的瓶子前放着一个个沾有胶水的圆盘,一圈工人端坐在工作台周围,手指蘸上胶水捻过一张标签一涂、一贴,动作迅速、娴熟。而在胶囊包装工作台上,工人们同样在与时间赛跑,已工作3年多的员工张静在摆放杂乱的“胶囊山”中迅速数出25版胶囊,整齐码放装进纸盒,再将纸盒合上,撕下贴纸封上盒口,一分钟内便完成了2盒胶囊的封装工作。
制药是亳州、阜阳两市的重要经济产业。亳州市医药工业发展近年来不断提速,目前已有中药工业企业284家,2011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02.36亿元,今年1—10月生产总值已达95.8亿元,其中中药也成为该市最大和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药材种植业也在不断发展,2011年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4.3万亩,今年上半年在地中药材面积95.85万亩,且呈集约化、规范化趋势发展。此外,药业也推动了该市运输业的发展。据悉,目前亳州从事与药品相关的从业人口达100余万人。
而在阜阳,今年初,生物医药产业被省政府定为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该市抓住机遇,积极予以扶持,推动了这一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阜阳市医药工业共实现产值9.2389亿元,同比增长38.03%。
图为工人们正在为瓶装药品贴上标签。
(记者 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