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品特色化、农业机械化、种植高效化、增收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等“六化”的齐头并进,加快了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达35.13万亩,比去年增长9.93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24.74%,比去年增长7.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土地流转促进了我市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稻麦千亩以上高产示范片有95个,整建制推进示范乡镇1个,规模化养殖场468家,农业适度规模化比重达到30%以上。土地流转带动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潘集区的酥瓜种植、大通区的奶牛养殖、毛集实验区的苗木种植、谢家集区的水产养殖,全市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129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1个、专业示范村13个。很多现代化农业机械通过规模流转土地被引进,2012年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419台、联合收割机612台、插秧机352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4.8%,在全省领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规模流转土地,通过统一应用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凤台县杨村乡店集村5000亩土地,通过托管,2012年平均亩产稻麦合计1050公斤,比未托管的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亩节本增收600元。上窑镇红光村葡萄种植户流转的土地,亩均纯收益达1.1万元,比普通农田提高了3-5倍。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外出打工或在土地承转企业工作,能收取土地租金和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据统计,在土地承转企业工作的农民,年人均收入1.5万元。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民工资性收入,拉动我市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个百分点。土地流转还促进了我市农村土地托管、规模养殖场疫病防治、农产品运输、农产品销售等现代农业服务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已发展到1700多家。
(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