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谢家集区委书记 吴宁春
全面、深刻、准确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以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举旗帜,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奋发有为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重要战略考量和必要现实选择。
(一)平台支撑、产业引领,打造发展新引擎。发展乃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抉择。作为传统的工矿型城区,积极探索转型路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获取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和新优势,已经成为我们的实践自觉。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成效正在显现,由过去的倚重煤炭及其伴生资源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再生金属、化工材料、装备制造等九大产业并举,产业能级快速提升,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区域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有待不断突破。我们要立足“园区、招商、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安徽淮南工业园区和望峰岗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大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配套和项目承载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春风计划”,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开拓,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动规模企业倍增和亿元企业递增,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奠定支撑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共建美好新西城。城市转型是推进全面转型的题中之义。建区以来的五十年,谢家集区对于淮南工业崛起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同时也经历过矿兴市起。为避免矿衰城敝,生态友好、宜居宜业一直是全区人民的殷切期待和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专章予以论述,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这对于工矿型城区发展来说,意义更为重大。要按照立体发展、集约建设和生态宜居的要求,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推进“四规合一”,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有机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全域覆盖、支撑有力的规划体系。深入实施老城改造、新区拓展和沉陷治理工程,不断完善交通路网,全力构筑畅通有序的城市交通网络,搭建起城区“西展南扩东连”的基本框架。同步规划建设新型城市综合体,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入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消费环境,引领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质。
(三)夯实基础、彰显特色,开辟三农新天地。党的十八大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我们要牢固树立“产业兴农”的思想,立足特色水产品养殖、经济果林培育、良种畜禽繁育、苗木花卉基地、有机蔬菜栽培、优质稻麦种植等六大特色农产品生产体系,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金花计划”,兴建农业产业园区,合理确定产业布局,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购物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使之成为全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以新市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依托土地整理整村推进、行蓄洪区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发展,努力打造城乡互动、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生态幸福家园。
(四)民生优先、力促和谐,创造幸福新生活。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特别是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实现同步增长,凸显了注重民生的鲜明导向,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关切,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信念,具有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作用。我们要在积极实践中领会新论断,在群策群力中落实新部署,在加快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彰显民生情怀。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民生事业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治理采煤塌陷区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因地制宜进行“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积极探索老沉陷区综合治理新路径,让人民群众更深切地感受变迁、共享幸福。
(五)风清气正、勤勉履职,开启党建新局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十八大关于党的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报告重申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明确了“一条主线、五项建设、四大能力、八个方面”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鲜明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组织是中坚,党员干部是关键。必须持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持之以恒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主线,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密切党群关系、正确用人导向、培育廉政文化、严明党的纪律上下功夫、求实效,切实把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民风、促转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