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十年自主创新:铸就淮南农业的“芯片”产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十年自主创新:铸就淮南农业的“芯片”产业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1/22 0:34: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我市水稻种业发展纪实

      近日,记者前往九龙岗镇胡拐村采访,站在刚刚收获完的稻田里,村民张改高兴地告诉记者说:“今年我们村的水稻亩产达到了近1400斤,比别的村多收了一、二百斤。这几年,我们村一直都在用市种子公司的开香优3号稻种,这种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我们信得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农民兄弟对市种子公司自主选育的开香优3号的评价,是最朴实、最美丽的赞语,也是最高级别的“奖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市种子公司通过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实行育、繁、推一体,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使我市水稻育种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始终立于了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十几年前,淮南农民种植杂交稻都是依赖外地供应稻种,市种子公司繁育杂交稻种也要买外地的技术专利,自己没有自主权。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育种“芯片”,我市水稻种业发展举步维艰,生产经营受制于人。

      要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水稻育种“芯片”产业。从2000年开始,市种子公司决定把研发育种作为率先突破的制胜点,走自主创新之路,着手培育适应本地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3年,市种子公司培育出全国独一无二的杂交绿米稻,拥有绿米品种资源8个,并建成绿米制种基地1万亩,商品绿米生产基地5万亩,注册了“开天”牌商标,然而在谋划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中没能把这个特色产业做起来。
挫折并没有阻挡住市种子公司自主创新的决心,2006年,市种子公司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淮两优3号”一举通过省级审定,成为我市唯一拥有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使淮南杂交水稻育种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是淮南育种史上一项伟大的记录,紧接其后,自主选育的开优8号、开优10号、开香优3号相继成为杂交水稻新品种。

      目前,市种子公司在海南、淮南建有科研育种基地,拥有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1万多亩。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海南加代繁殖,在江苏制种,在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推广,形成了“南育北繁中推”的新格局。

      在种子企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当代,中流击水,不进则退,种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种的竞争。在积极发展水稻育种的同时,近年来,市种子公司先后承担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市级科研项目30多项,现有的科研育种力量保障了能够持续地成功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使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以品种优势带动产品优势,进而形成了企业优势,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淮两优3号、开优8号、开优10号等3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447万亩,增产1.34亿公斤,增效2.5亿元。“开优10号”作为水稻高产创建主推品种之一,参加了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2009年,市委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这更为我市水稻种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的市种子公司既是我市种业发展的“领头羊”,又是“主力军”,拥有“昇元”注册商标,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常年销售农作物种子100万公斤以上,营销网络遍及国内10个省市。水稻种业的发展为我市粮食生产连续九年获得丰收,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劲的原动力。

      采访中,市农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说,今天淮南水稻种业的飞跃发展,离不开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党员——陈蔚兰,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淮南的袁隆平”。

      退休十几年来,不顾年事已高,无论严寒酷暑,在海南三亚的试验田里、在大江南北的试验示范田里、在农民兄弟的生产地里、在实验室里,陈蔚兰这位79岁的老人调查记录数据,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群众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定义。

      “工作退休了,共产党员永远不退休,种业市场需要优质种子,农民更盼望优质种子,我一定要尽科技人员的职责,对农民、对社会做最多的贡献”。在陈蔚兰老人的精神感染下,市种子公司“讲科学、讲认真、讲奉献”的氛围日趋浓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今,市种子公司着力培养企业精神,正沿着“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增强科技研发能力,选育自主产权品种,建设高新技术型企业”的道路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