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兴业富民生态美 文明和谐乡村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兴业富民生态美 文明和谐乡村美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1/21 0:13: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九龙岗镇曹店村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曹店村位于九龙岗镇东北2公里处,地处334引道与九水路交叉口,合徐高速引线、淮蚌高速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东到高塘湖,北到淮南农场。现有村民621户,人口2753人,占地3000多亩,是九龙岗镇较大的村。

      “农家乐”引来四方客,培育特色“心里美”

      传统上,曹店村收入主要来源于以户为单位的粮食种植,规模小,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弱。2001年,伴随334省道的贯通,曹店村一划为二,成为了通向定远、滁州、长丰、合肥的要道,因而迎来第一个经济转型机遇。

      2003年,村民吴德礼率先在曹店村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饭店,而后,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曹店村绽放开来,桃苑山庄、绿水山庄、喜来乐土菜园等农家特色饭店,为曹店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农家乐的质朴气息,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朋友们慕名而来。

      而在打造“一村一品”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吴怀典广泛调研,将“隆平一代”红心脆桃栽培技术引入曹店村,栽培出外丑内甜“心里美”红心脆桃,结合交通区位优势,吸引了周边地区水果批发商前来采购,仅当年售桃收入就达9万多元,第二年扩大规模后售桃收入增至12万元。而先进经验丰富以后,曹店村先后组织30多户农民种植了脆桃,种植面积达300多亩,将赏桃花,品土菜,摘脆桃有机结合成生态旅游综合体。

      “村村通”了幸福路,环境整治改村貌

      曾经的曹店因为经济欠发达,坑坑洼洼的乡间泥土路纵横全村。2008年,曹店村开始了村村通公路大建设,修建了大西路、中心路,全长2公里;2009年,修建曹店小学路600米、村委会主干道路700米;2011年在猪厂、大西修建水泥路1200米;2012年,又修建村内猪厂路、东中路,全长950米,村级道路网不断得到完善。目前曹店村13个自然村,都已通路,真正实现了“村村通”。宽敞的水泥路,终于圆了曹店人的梦。

      钱包鼓了,名声有了,道路通了,脏乱差的环境卫生却成为了一个亟待改善的心结。因为没有垃圾站,村民的生活垃圾只能随地丢弃,房前屋后都成了“垃圾堆”。过得开心,还要住得安心。2010年开始,曹店村通过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改厕70座,建垃圾池5个,并聘用专人负责卫生,定期清理垃圾池,有效的改善了村级卫生状况。2011年,曹店村又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如今来到曹店村,干净的水泥路,随处可见的挺拔树木,都成了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社会保险显关怀,精神文明共发展

      伴随大通区的跨越式发展,一系列的民生保障政策加快推进。目前曹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为1401人,失地养老保险在保人数为348人,村内38人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参加率近100%。近期,村里又为58户计生家庭申请了社会养老保险补贴,惠及95人。

      曹店村还大力加强公益事业建设。2008年建设了曹店村民文体广场,增添了一个标准化篮球场,两台室外乒乓球桌,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2009年新建面积10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场所。与此同时,先后完善了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附属设施建设。如今,曹店的农家书屋已有图书3万余册。村村通广播也已经覆盖了9个自然村。村里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科技培训会议,通过观看科技光盘、阅览致富图书和远程教育视频辅导等形式,对群众进行科技培训,着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安徽省优秀普法大院”、“淮南市计划生育文明大院”、“淮南市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大通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大通区平安村”、“大通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大通区无邪教村”这一项项荣誉称号,无疑是对坚持因地制宜,规划为先,梯度推进,城乡统筹,“两型”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的曹店人建设美好乡村一种肯定,有理由相信曹店村将会为建设美好乡村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通讯员 王 琨)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