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第24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应急救援、救护科普知识送下乡
11月16日下午,在谢家集区杨公镇卫生院会议室里来自全乡各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们摩拳擦掌,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在淮南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认真地操练溺水、火灾、呼吸道梗阻、高空坠落等各种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现场应急救护技术。
11月11日至18日是第24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针对农村经常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距城较远,救援条件有限,掌握应急救援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更是缺乏的实际,为了帮助农村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必备的应急救援、救护知识和技术,更好地服务群众,九三学社淮南市委、市红十字会把应急救援、救护科普知识送下乡。
54岁的杨医生说,自己在村里干了半辈子,有的应急救护的知识还真不知道,遇到这样的伤病者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有送到大医院,但往往路途较远来不及、延误了抢救。今天是第一次这样的操练,太有必要了,希望这样的实用技术培训能够经常下乡,让更多的基层人员掌握。
据悉,国际规定的“救命的黄金时间”是事发后的4—6分钟,救援最快最及时最有效的是“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实施快速正确有效的救护措施,不能坐等救援、错失良机。应急救援、救护知识在国外许多国家普及率达到了人口的50%,而在我国培训率不足1%,需要政府、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普及。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