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清风美景入画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清风美景入画来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1/16 7:05: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洛河镇洛河村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平坦的水泥路向村庄内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在香樟水杉的掩映下熠熠生辉,清澈的自来水流入村民家中,村委会门前的电子显示屏传递着各种惠民信息,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近年来,洛河镇洛河村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全村容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富有洛河特色的“美好乡村”建设新路子。

      加快村庄整治进度,打造宜居美好乡村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洛河村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近年来,实现了村庄道路全硬化,修建道路总长度约4.4公里,并在路两侧栽上香樟、桂花等树2000余株。同时,在道路两侧和村民生活区修建垃圾池6座,使村内生活垃圾做到集中存放、集中清运、集中处理。为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和路面清洁,村里组织成立了清洁队,负责村道清洁卫生、管护和清运村民生活垃圾,为创建“美好乡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自洛河洼退建后,被征用了土地的村民,一时间失去了生活的基本保障。村两委召开会议,结合当前村情民意,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洛河村经济发展新思路。经村两委会议决定,对退建后剩余的集体土地进行综合管理:对取土后形成的水面进行集中整治,形成鱼塘,并对外招租,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号召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洛河村现有各类养殖户200余户,其中生猪养殖、黄牛养殖、蛋鸡养殖都已形成较大规模。生猪养殖户方德安,存栏种猪15头,存栏仔猪120头,年出栏生猪300余头,年获利20多万元;蛋鸡养殖户宫万宁,现存栏蛋鸡1.5万只,年出售禽蛋获利10万余元;黄牛养殖户柴化双,现存栏黄牛12头,年获利达6万多元。该村充分利用洛河村处于城郊的优势地理位置,依托洛河电厂、步瑞吉制衣厂、电建公司等辖区企业,使被征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生活提供更大的保障,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的机会。

      加强文明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经济发展了,环境整治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洛河村也是卯足了劲儿。洛河村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功能,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提高群众素质、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目前,洛河村农家书屋,不仅确定了专职图书管理员,做到了管理运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而且还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定期开展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增强书屋的感染力与凝聚力,让群众愿意去、主动去,在村民中掀起读书热,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村民们了解政策的“宣传室”、知晓法律法规的“法制室”、提升致富技能的“学习室”和丰富文化生活的“娱乐室”。

      在傍晚时分走近洛河村村委会大院,你还会看见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整齐的动作、动感的节拍、优美的舞姿,这就是洛河村村民自发组织的舞蹈队,现在已然成了夜色下洛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上到几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儿童,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在这欢乐的舞曲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把静谧乡村的夜生活装扮得有声有色。

     “优美环境文明花,清风美景入画来”,一个“灯亮、水畅、路洁、树绿、花香、人和”的环境有声有色地推进着,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更加顺心、舒心。如今的洛河村,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春风,科学管护、长效治理,实现了机构常设、队伍常在、治理常新、管护不停的有效机制。一个日益“清爽靓丽、和谐发展”的洛河村,正在朝着美好乡村建设的道路大踏步地前进!

(陈雅琼)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