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文明淮南:宜居的城市 凝固的礼赞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文明淮南:宜居的城市 凝固的礼赞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1/13 1:32: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文明宣言:在高举旗帜中巩固思想基础,在文明创建中强化规范管理,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在真抓实干中凝聚强大合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前进,丰富内涵,创新载体,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淮南城市发展的底色,成为一种没有终点的心灵追求,成为共建美好淮南的自觉行动。

      文明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文明创建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回顾党的十七大以来淮南发展历程,我们清晰地听到精神文明创建大潮和谐共建的铿锵足音。

       注目创建、聆听足音,强劲有力的节奏纷至沓来,犹如一首激越壮美的交响乐,激荡长空……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乐章

      ——热烈磅礴、嘹亮激越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道德建设这个古老的课题,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 

      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全面转型、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伟大征程中,如火如荼的道德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能源城儿女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从“有名英雄”到“无名英雄”,能源城耸立起座座时代丰碑

      9月10日晚上,1700万人民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至高荣耀——2012年教师节晚会”。

      舞台上响起轻盈抒情的音乐,一段短片回放了这样一个片段:在舞蹈室、在课堂上、在游戏中、在休息间,她柔声细语,时刻微笑着。期待的微笑、鼓励的微笑、亲切的微笑、赞许的微笑……像孩子依赖着肩膀,像海豚依赖着海洋,孩子们说,我们最喜欢“园长阿姨”,因为最喜欢她的笑!

      诚然,教师的微笑就是孩子们心中的阳光。而这位用笑容温暖别人,绽放自己的教师就是被教育部授予“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的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孙明霞是目前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道德楷模就在我们身边。我市一直把树立、学习、关爱身边的楷模,作为一种润物无声的“建设”。争当模范,关爱他人,在能源城一直蔚然成风——

      10年前,救火英雄周训国这个响亮的名字从能源城传遍全省,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烈焰中没有丝毫犹豫。

      5年前,好医生年介舜这一光辉形象又闪耀全国,她爱岗敬业,情注患者,视病人健康高于一切。

      10年后的今天,人民检察官的榜样王世杰树起新的道德丰碑,他坚守检察岗位17年,当身患重病后,在和病魔抗争的300多个日夜,依然坚守在岗位第一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敬可佩。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的“平民英雄”徐明宏,他用正义和爱诠释了平凡生命的无畏与精彩。维和女警汪雪艳,当7.3级强烈地震时,她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废墟,用双手从废墟中营救出5名被埋者,她以英勇无畏的行为,铸就了“中国形象”。

      这些从我市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楷模,见证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翻开近年来淮南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画卷:“洪战辉”式好少年王兆华、舍己救人的少年孙志宝、义捐肝脏的楚五妹、身残志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夏明侠、“贴心书记”吴怀潜、“公交明星”铁宝勤、“平民英雄”徐明宏、维和女警汪雪艳……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让人们记忆犹新,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张扬道德的大旗,耸起一座时代的丰碑。

      ●“有名英雄”的背后,有着更多的“无名英雄”

     自1994年我市首个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秉承“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理念,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服务领域已渗透到文化、卫生、科教、环保等诸多领域,涌现出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传志愿者、大型赛会志愿者、消防志愿者、交通劝导志愿者等大批志愿服务群体。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了204支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2493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小队,324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志愿者固定人数已达29670人,占全市青年总数的12.6%,网上注册志愿者已达4632人。我市已有国家级志愿者服务集体1个,有4人受团中央表彰,37人被评为全省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

      1999年我市在安徽省率先成立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工作委员会。1992年以来,已先后召开全市性表彰大会8次,表彰奖励了180人。其中有5人获全国性表彰,20人获省级表彰;在见义勇为光荣牺牲的15人中,有7人被批准为革命烈士。2011年,我市推荐的见义勇为英雄徐明宏入选第十一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候选人,近两年,推荐的6位同志被全省表彰大会表彰,并获二等以上奖励。

      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城镇、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和“希望工程”、“送温暖”、“扶残助残”等活动中,更多平凡的人们在为弘扬良好道德风尚默默奉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这些“有名英雄”和“无名英雄”,在能源城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用最无私的行动和最朴实的情怀告诉人们,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是时代精神的主流。

       ●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公民道德建设保持旺盛生命力

       2002年以来,我市群众性道德创建活动气势恢宏:10万市民参加道德承诺签名;数十万未成年人接受道德建设主题教育,市民积极参与“感动淮南”十佳事迹评选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成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公民道德建设年、教育月、实践日”等主题活动为群众搭起道德实践的舞台:在城市,“清洁街巷、美化社区”创建活动,“文明社区”、“文明楼幢”、“文明家庭”创建评比活动,让美德春风吹遍街头巷尾;在乡村,“十星级文明户”、“农村文明新事”、“好媳妇、好婆婆”等一个个文明“品牌”熠熠生辉;在学校,“小卫士”、“小交警”等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明之花;在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窗口”、“文明科室”等行业创建活动,让机关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

      各界群众的积极参与,深入实践,不断创新,为道德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此外,抓机关作风建设以正党风,抓文明行业创建以正行风,开展行风评议为百姓造福,系列活动也年年出新;各级新闻媒体更是抢抓机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倡导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为以德治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从“诚信精神”到“城市形象”,城市名片写在市民脸上

      “我要用喑哑的嗓音,为你唱一支赞美的歌,不管是否动听悦耳,那都是发自内心的话语,也有震动肺腑的热烈,如果有人要问我,为什么那么爱恋她,这难道还需要理由吗,因为这是我们的家……”这是诗歌《淮南之歌》的节选,彰显着淮南人的“爱家”情怀。

      明礼诚信,是20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人不信不立,业无信不成。近年来,我市以“信用淮南”建设为抓手,把诚信建设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和依法治市活动之中,开通了“淮南诚信网站”,先后开展了“百万市民承诺、百日道德实践”,“人人都是发展环境大讨论”等系列活动。围绕诚信建设,《淮南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开设专栏,面向市民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如今,越来越多的淮南人认识到,社会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信用淮南,关乎城市形象,更关乎可持续发展。如火如荼的“信用淮南”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市民评说,“诚信淮南”就是金字招牌,我们要让诚信成为淮南的别称。如今,城市名片已写在市民的脸上。

     (二)创建文明城市的乐章

       ——丰润清澈、流畅自然

      历史的积淀、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发展,都在呼唤着城市文明,都在呼唤我们争创全省文明城市。文明出美誉,文明出竞争力,文明出效益,文明出和谐。 

      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体量、基础设施、生活习俗等没有任何优势,但我市一直坚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不变、力度不减,跻身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成为资源型城市创建的样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所在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奖表彰大会,授予淮南市人民政府“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奖,这也是安徽省唯一获奖城市。

      ●文明,淮南城市发展的底色

      “直到我有幸来到淮南,与当地人朝夕相处,才真正了解到淮南人的文明素质”,淮南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在中国淮南网站“市民心声”版块上毫不吝啬地赞美给他留下美好印象的淮南。

     “最初我们看好芜湖等地,有人提议投资淮南时,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最终决定落户淮南,是因为淮南优良的投资环境、政府的高效服务,还有淮南人民的友好。这些经历会让我经常想念并引以为豪!”

      淮南市先后获得“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具潜力城市”、“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等称号。

       “淮南,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好!”这样的惊叹,缘于淮南加速崛起的强势吸引,缘于淮南文明进步的强力感召!

      “创建影响我们做生意,搞精神文明建设能当饭吃吗?”有位“老创建”记得,一次跟随领导检查创建时,几个小商贩当面质问。

      “仓廪实而知礼节”,先要物质富起来,才能谈得上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创建中,我市也曾面临百姓不理解,阻力大。
“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文明程度自然就跟上了,犯不着大张旗鼓地搞创建!”

      “经济不是很发达地区更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对外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可来自市委的决策不容置疑。

      翻开当年报纸的一次次暗访记录,人们发现,启动城市文明创建,何等必要!

    “洞山立交桥西南侧一块草皮上卫生状况也令人咋舌:距大桥下仅30米的草坪上,堆着一大堆建筑垃圾,路旁的5棵小树也被倒垃圾者踩倒。”这是2007年12月记者暗访的一个镜头。

      “每隔几米就可看到垃圾小堆,其中以煤球灰、蔬菜皮、简易饭盒、剩饭菜和塑料袋为多。有风吹过时,塑料袋随风起舞,甚煞风景。在淮河大坝上甚至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鸡在悠闲自得地觅食。”这是淮南当年的一个场景。

      “当时,抓城市文明创建,一方面群众对环境脏乱差意见大,一方面真抓创建阻力大。”一位“老创建”回忆说,“城市文明创建,市直机关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能拖后腿!”市委的态度坚定不移。市直机关纷纷行动,全面清理机关大院、住宅小区的垃圾死角、乱搭乱建等问题。

       文明“风暴”刮过,成果显而易见。

       卫生、绿化、秩序“门前三包”;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向小街小巷延伸、居民小区延伸、集贸市场延伸、企事业单位内部延伸,创造出了文明创建的新气象。

       从“大拆违”到大建设,从“四乱”整治到“正三轮车”整治……淮南的人文、生态和投资环境日益优化。

       民生工程奠基文明创建,文明创建助推民生工程。我市还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环保城市、双拥城市同步展开,交出一份份不断刷新纪录的“民生答卷”。

       ●“梳妆”过的村庄 住着更精神

       李二柱老了,但心不老。

       他说他有三个爱好,一是打牌,二是聊天,三是锻炼。

       现在好了,他的这三个爱好,在家门口都得到了满足。前不久,村里把污水坑填了,断墙推了,杂草除了,建了个文化广场。每天吃过晚饭,李二柱和他的老伙伴们就来到文化广场,在树荫下打牌、聊天,时不时还到旁边的健身器上去扭扭腰肢,甩甩胳膊。“哎,这日子可真舒坦,出气也痛快着哩。”李二柱笑呵呵地说。

      李二柱是潘集镇小圩村包锅村民组的村民,对市里搞的改造乡村环境,打心眼里拥护。好啊好啊,政府搞这个活动,好得很呀,把咱村弄得像城里那样干干净净,住着多舒坦!真是好哩。

      李二柱说的“这个活动”,是我市开展的“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

      小青瓦、坡屋顶、雪白墙,绿荫成片,阳光斜照……“咔喀”一声,一幅自然天成的农家画被定格。“你看,这是俺们的新家,像不像报纸上常看到的小别墅?”李桥村原村支书徐作友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新村的每一点变化。而实现变化的就是淮南市2011年农房建设与改造示范工程。

      小区共有6种户型,均为单体别墅,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超市、卫生室等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村庄呈现出建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小区绿化、路灯亮化的新气象——这是记者在大通区方庄村看到的美好乡村印象。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实现富民目标,村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唱响发展主旋律,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有效引导农民走上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之路。生活环境好,农民口袋富,这得益于今年全力推进的“美好乡村”建设工程。

     “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农村农房建设与改造工程,让农村旧貌换新颜;“美好乡村”建设工程,全方位打造——把环境搞干净、把村庄变美丽、把口袋装满满、把脑袋变富有、把生活过幸福!

      精神文明创建犹如春风化雨,吹拂城市,滋润乡村。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日益深入,一个市民素质显著提高、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发展活力不断彰显、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的淮南正在展现着她迷人的风采。

(记者 张 静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