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和谐环境提升投资魅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和谐环境提升投资魅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11/13 1:22: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经济开发区积极打造投资洼地走笔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东湖新城、金域龙湾火热的建设工地上处处人头攒动,一片施工忙碌景象。据悉,这两个项目由安徽顺鑫房地产投资公司和四川凸凹房地产开发公司分别投资,总开发用地1065亩,涉及住户288户。开发区仅用70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群众的拆迁安置工作,这还不是最快的。据悉,天津亿联投资6亿元建设的皖北亿联家居城项目,用地240亩,开发区仅用25天就完成了群众的拆迁安置任务,且无一例信访事件发生,群众自觉维护投资商施工秩序。快速的工作效率,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谐的投资环境赢得了企业的“芳心”。

      拆迁工作是当前的热点、难点,更是容易引发上访的焦点,凤台经济开发区在拆迁中为何没有一例上访的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拆迁中,开发区采取多项措施,发挥信访优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落实矛盾调解责任,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全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各单元网格安排一名信息员,主动发现纠纷苗头,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从而提高了社会管理能力和问题处理速度。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重点信件不出开发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对信访难题,结合分管工作,指定区有领导包案。一个突出问题一支工作队伍,用最短的时间调处,矛盾不化解,队伍不变动,对矛盾纠纷一抓到底。三是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通过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首先,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其次,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仅去年就引进企业20家,就地安排群众新增就业300多人,着力解决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通过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事件的发生。

      在重大节假日及特殊时期,凤台经济开发区按照党工委成员分工及联系时期,组成稳控工作小组,对所属范围内的上访老户实行24小时监控,做到“事要解决、人要稳定”,保证了信访人稳控在当地。对每一件信访件都组织专人调查处理,对能够给予办理的立即着手办理,对一时不能办理的,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要塑造良好环境,首先必须啃掉“拆迁难、信访多”这块硬骨头。面对拆迁这一“天下第一难”的课题,凤台经济开发区创新思路,推行“合法拆迁、合理拆迁、和谐拆迁”的“和谐拆迁工作法”,一是讲政策,为园区腾出更多的土地,加快园区发展,更好地造福群众;二是一把尺子量万家,让群众参与,赋予群众参与权、监督权;三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依法拆迁,统一标准,合理补偿,既不让遵纪守法户吃亏,更不让违建者有利可图。

      在困难面前不畏难,在弱势面前有情感。“和谐拆迁工作法”带来拆迁工作新气象,不仅一个个硬骨头被逐步啃掉,还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遏制了违建势头。黑龙潭社区拆迁户龚树勤老人年已七十,长期居住在20平方米的低矮瓦房内。为支持园区打造“生活宜居板块”的梦想,老人主动配合,园区根据实际情况,给她安置了新房。老人高兴地说:“要不是拆迁安置,我这辈子怕是住不上新房了!”信访无小事,制度是保障。开发区管委会制定了干部包保、24小时值班和每日零报告、维稳信访例会、信访信息摸排走访和回访、矛盾纠纷综合化解等制度,同时,坚持用心做事、用情感人。凤台淮滨社区水泥路年久失修,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居民意见很大,准备上访。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在走访中听到群众反映行路难问题,立即要求有关部门解决,变信访为群众办实事。如今,一条长380米、宽5米的水泥路已建好,并安装了路灯,道路两边还进行了绿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为表感激之情,群众自发为园区管委会送来了一面锦旗。

      通过打造和谐环境,如今的凤台经济开发区面貌焕然一新,正从以前的主动走出去招商变成在家门口挑商,前来洽谈的客商络绎不绝。

(记者 武春晖 通讯员 桂久庚 王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